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与麋鹿相关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与麋鹿相关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时期麋鹿分布范围则广泛得多。《春秋》鲁庄公十七年更把“多麋”列为灾害之一,当时华北盛产麋鹿。可见16世纪初,山东中部偏东地区还有糜鹿群存在。表明到18世纪,甚至19世纪时,华北还有麋鹿。图4.12历史时期中国麇鹿分布变迁图我国麋鹿20世纪初曾一度灭绝。现中国麋鹿已繁殖至2 000多头[47]。太湖平原一带历史上曾经湖沼密布,河网如织,是麋鹿栖息的理想之地,大量麋鹿遗存在这一带发掘出并非偶然。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与麋鹿相关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是鹿亚科中特有的一种,也是我国特有动物。由于麋鹿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又称为四不像鹿;因它们栖居于温和潮湿沼泽地带,食草为主,古籍上又称作“泽兽”[31]

现今我国麇鹿的繁殖地在北京南海子(39.8°N)和江苏大丰(33.2°N)林场。

历史时期麋鹿分布范围则广泛得多。据近年考古发掘表明,北起内蒙古巴林左旗(44.0°N)富河沟门遗址,南达浙江余姚(30.0°N)河姆渡遗址,许多地点都有野生麇鹿遗存发现。已知的具体地点有:

内蒙古:巴林左旗等地;

河北:三河(39.9°N)、昌黎(39.7°N)、安新(38.9°N)、曲阳(38.6°N)、石家庄[38](38.0°N)、武安(36.7°N)等地。

北京:通县[39](39.8°N)等地;

天津

山东:泰安肥城、滕县[40]苍山(现为兰陵县)等地;

河南:安阳[41]、郑州[42]、郸城等地;

安徽:濉溪、灵璧等地;

江苏:赣榆、新沂、沭阳、泗洪、兴化、高邮东台江都、泰州[43]、海安、泰县[44]如皋、句容、丹阳、南通[45]、海门[46]武进[47]常熟、吴县[48]、苏州[49]吴江[50]常州[51]、江阴[52]、邳县[53]等地;

上海嘉定青浦及练塘[54]、金泽[55]金山[56]等地;

浙江:嘉善(30.8°N)、嘉兴[57](30.7°N)、桐乡(30.6°N)、余姚等地[32~43](图4.12)。

内蒙古阴山(约41.6°N)岩画中动物形象经鉴定,其中有四不像和单峰驼,说明当时这一带有麋鹿,反映了距今6 000~5 000年前气温要高于今2~4℃,降水量也大于今[44]

殷商到战国时代,麋鹿很多。据卜辞记载不完全统计,仅武丁时(公元前1254~前1196年)猎获麇鹿就有1 179头,其中有两次猎获麋鹿就达200头以上[45]。《逸周书·世俘解》称:武王伐纣后,“武王狩,禽(擒)虎二十有二,猫二,麋(麇鹿)五千二百三十五。”《春秋》鲁庄公十七年(公元前677年)更把“多麋”列为灾害之一,当时华北盛产麋鹿。《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战国时云梦游猎区(今湖北中部一带)糜鹿不少。(www.xing528.com)

三国志》载魏明帝(公元227~239年)时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周围千多里土地荒芜,成为狼、虎、狐、麋鹿等野兽群游栖居处,曹睿将这一带划为禁地,不许人擅杀一鹿。

康熙诸城县志》记载: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县东北境多麋,人捕食之。”咸丰《青州府志》记载:正德九年“安丘、诸城多麋,人捕食之。”可见16世纪初,山东中部偏东地区还有糜鹿群存在。光绪《围场厅志》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圣祖曾猎获“麇鹿十四”。表明到18世纪,甚至19世纪时,华北还有麋鹿。长江流域麋鹿,据康熙《南昌郡志》《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襄阳府物产考》等都称有麋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酉阳州志·物产》:“兽有獐……有鹿、有兔、有貘、有豪猪、有麇鹿、有猕猴”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归州志·土产》:“兽类有虎、豹、麇鹿、獐、诺……猿、猴、獭、貊、鼯。”当时归州包括今秭归巴东兴山等地。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归州志·物产》中还有“糜鹿、虎 、豹、貊、骝”等[58]。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巴东县志·物产》:“兽属,有虎、豹、熊、豺、疆、猴、狸、獾、豪猪、鹿、麋”等,还提到从崇祯壬午(1642年)至壬辰(1652年)间,巴东境内“鹿、糜结队”。乾隆五十年(1785年)《巴东县志·风土,物产》还称当地兽类“有疆、猴、麋、豪猪”等。同治八年(1869年)《续修永定县志·物产》中动物“有……鹿、麇、麂……援、犀、山牛、山羊、貊(自注:……永定间尤多)”。当时永定治今湖南大庸[59]。可见16~19世纪,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一带还有麋鹿。长江下游的江苏泰县[60]直至19世纪上半叶还有野生麋鹿[46]

图4.12 历史时期中国麇鹿分布变迁图

我国麋鹿20世纪初曾一度灭绝。50年代后,英国几次将糜鹿送还中国。现中国麋鹿已繁殖至2 000多头[47]

称麋鹿为“泽兽”名副其实,这从一些它们遗存发现地点的自然环境可以证实。

富河沟门遗址位于乌尔吉木伦河东岸,据遗址中桦树皮14C测定为距今4 735年±110年,树轮校正为5 300年±145年,当时不仅存在人类定居点,而且出土的工具有掘土、谷物磨碎用的,以及锥、镞、刀柄、针、鱼钩、鱼镖、有齿骨器等;动物骨骸经鉴定有野猪、鹿类(包括麝、狍、麇)、黄羊、狐、松鼠、狗獾以及洞角类、犬科、鸟类等[39]。当时这一带已具备一定原始农业,渔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傍水则有利麋鹿栖息。

北京通县[61]泥炭14C测定为距今4 990年±120年,伴生动物有梅花鹿、麋、东北鼢鼠及大量鱼类、水鸟等,还有大量阔叶树种花粉[40],气候暖湿,河流纵横,湖沼广布,便于麇鹿繁盛发展。

河姆渡遗址距今6 960年±100年动物群中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软体动物40多种,亚洲象、犀牛、麋鹿等动物及众多生长于芦苇沼泽地带的淡水鱼类及成群的雁、鸭、鹤等水禽,生态环境与今迥异。

太湖平原一带历史上曾经湖沼密布,河网如织,是麋鹿栖息的理想之地,大量麋鹿遗存在这一带发掘出(见图4.12)并非偶然。《禹贡》称:“淮海惟扬州……厥土惟涂泥”,还记载了这一带著名的“三江”(即娄江、吴淞江、东江)、“震泽”(即今太湖)等水面。东汉前成书的《越绝书·吴地传》与北魏水经注》等更详细记载了这一地区的其他湖泊(图4.13),计有:芙蓉湖(又称射贵湖、无锡湖、上湖等,在今武进、无锡、江阴间,已堙废)、耆湖(似今涌湖)、尸湖(似今长荡湖)、小湖(即今白蚬湖)、杨湖(即今无锡、常州间阳湖)、犹湖(即今太湖东岸的游湖)、巢湖(即今无锡东南漕湖)、语昭湖(在今苏州西北25 km,古芙蓉湖东南)、丹湖(今苏州西南姑苏山之东)、昆湖(今常熟东南昆承湖)、麋湖(今苏州北门外)、谷湖(今上海淞江西北泖湖)、柘湖(今上海金山东南亭林镇、张堰镇一带)、当湖(今浙江平湖城东)、乘湖、作湖等[48]。可见历史上这一地区水面更多,暖湿气候益于麋鹿等栖息、繁衍。“麋湖”名称也应是与当地有麋鹿分布有关的。

麋鹿蹄掌宽大,蹄间相距也较宽,悬蹄比较发达,其毛色随季节变化,夏季棕赤色,冬季棕灰色,这些都使它们适应湖沼、湿地环境。

历史时期,麋鹿在我国出现两次繁盛时期:第一次在距今7 000~5 000年前,其间又以约距今6 000年前最多,距今5 000年前后,麋鹿遗存发现锐减;第二次是距今3 300年前后,即相当于殷商时代,发现麋鹿遗存又增多,文献记载也反映二三千年前麋鹿多得“成灾”。麋鹿增减、分布变迁虽是多种因素造成,但也可反映气候冷暖变化。

图4.13 长江口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