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及其对长臂猿的影响

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及其对长臂猿的影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在云南大围山、分水岭、黄连山,海南坝王岭及五指山等地建立了保护黑长臂猿自然保护区。现已在高黎贡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白眉长臂猿等进行保护。图4.5历史时期中国长臂猿分布变迁图历史时期中国的长臂猿分布北界由晋代至今不到2 000年中,就从31.0°N南迁到25.0°N,变迁幅度达6°,变化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长臂猿等热带森林动物的状况可以反映气候与森林的变化。

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及其对长臂猿的影响

长臂猿属于高等灵长类,是类人猿中一属,树栖型。它有别于其他类人猿的两大特点是:其一,前肢颇长,它们前臂长于上臂,手掌也较长,超过足掌,若直立时,前肢下垂几乎可及地面;其二,善于鸣叫,又具有呼应齐鸣的习性,整群长臂猿齐鸣,声音可达十余里外。

世界上现有长臂猿属(Hylobates)6种[28],均分布在亚洲东南部。我国云南、广东、海南等地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中现分布着3种长臂猿。

(1)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或称黑冠长臂猿,有2个地理亚种:

a)模式亚种(H.subsp.concolor),或称海南长臂猿,见于海南岛南部和五指山区,云南省无量山、景东、保山地区等。

b)云南亚种(H.subsp.leucogenys),或称白颊长臂猿,见于西双版纳勐腊一带。雄猿通体黑色,面颊两旁各有一块白色毛,如白颊状。

(2)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分布于云南腾冲一带。雄猿褐黑色或赤褐色,眼上有白色眉纹颇显著。

(3)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分布于云南西南隅的孟连一带。其前肢与后肢的掌部均生有白色毛[19]

长臂猿化石迄今为止发现不多,在云南西畴仙人洞曾发现更新世晚期的,与之共存的化石有猩猩、东方剑齿象、大熊猫、中国犀、柯氏熊、野猪等,以及古人类牙齿化石。(www.xing528.com)

文献记载的长臂猿基本上分布于长江以南,具体地点见图4.5。

此外,文献记载的浙江安吉和天目山一带、福建福州、台湾漳化等地的猿猴中一部分似也为长臂猿[20](见图4.5)。

现存的长臂猿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海南等地。具体说,海南黑长臂猿现主要栖息于海南南部和五指山区,以及云南的无量山、景东(24.4°N)及保山地区[29]。白颊黑长臂猿则主要栖息在西双版纳的勐腊(21.4°N)一带。目前已在云南大围山、分水岭、黄连山,海南坝王岭及五指山等地建立了保护黑长臂猿自然保护区。白眉长臂猿残存于云南腾冲(25.0°N)、高黎贡山等地。现已在高黎贡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白眉长臂猿等进行保护。白掌长臂猿则在云南孟连(22.3°N)、沧源(23.1°N)等地有残存。现也已在南滚河、铜壁山等地为它们和其他珍稀动物建立了保护区。

图4.5 历史时期中国长臂猿分布变迁图

历史时期中国的长臂猿分布北界由晋代至今不到2 000年中,就从31.0°N南迁到25.0°N,变迁幅度达6°,变化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

长臂猿分布在历史时期的巨大变迁,从外界因素看,主要是原始森林逐步遭受破坏,公元1050年以来气候转冷,以及人类捕杀。例如海南东方,20世纪50年代仍有长臂猿500多只,至80年代,多次普查仅见2只;云南勐腊县城中心1958年尚能听到附近几个方位传来的长臂猿鸣叫,70年代末却早已难听到猿鸣,全县仅残存零散个体[19];据海南省林业局1992年调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长臂猿20世纪50年代有2 000多只,现仅存10余只[21]。长臂猿等热带森林动物的状况可以反映气候与森林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