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柑橘分布的北界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中国柑橘分布的北界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柑橘受冻害及分布北界显著南移,恰恰是降温的秦汉、宋代、明清等几个阶段,进一步说明了柑橘分布北界变迁反映了气候冷暖变迁。我国柑橘分布北界曾越过秦岭—淮河。反映当时气温较现今高,柑橘分布北界也更偏北。图3.2历史时期中国柑橘分布变迁有人以竹子的分布来论证柑橘分布北界,似有些牵强。

中国柑橘分布的北界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柑橘(Citrus)的原产地在中国。《禹贡》[6]就提到荆、扬[7]产“羽、毛、齿、革、橘、柚”等物,并称“厥包橘、柚锡贡”[8]。在距今2 450年前的湖北随州[9]擂鼓敦曾侯乙墓葬中出土有柑橘种子[7],说明栽培柑橘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柑、橘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芸香科,通常与枸橘属(Poncirus)、金橘属(Fortunella)并称柑橘亚种,其中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较耐寒。柑橘属中又有酸橙(Citrus aurantium)、柚(Citrus grandis)、香橙(Citrus junos)、[10](Citrus limonia)、橘(Citrus reticulata)、橙(Citrus sinensis)、香圆(Citrus wilsonii)[11]等多种及数百亚种。橙,又名“甜橙”“黄果”“广柑”“广橘”等。橙与橘现今的分布地区相似,都在长江以南广泛栽培,但它们还是有区别:橙的春梢叶片先端凹口模糊,橘的凹口明显;橙的花较大,花径一般在3 cm以上,橘的校小,花径一般在2.5 cm左右或更小;前者的柑果近球形,后者的则是扁球形;橙的果皮海绵层较厚,剥皮稍难,橘的海绵层薄,剥皮极易;种胚,前者为淡绿色,后者为深绿色。柚的植株、花、果都更大。

最适宜柑橘生长的气候条件,在我国为年平均气温18~24℃,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1 500 mm。当1月平均气温低于0℃时,柑橘就生长不好(枸橘例外);当气温低于-8℃时,就会发生落叶,以至死亡。反之,如白昼气温数周内超过38℃亦会使柑橘受到伤害,尤其在温度低的地区,几小时便会使柑橘受损伤[8]。因此,历史时期我国的柑橘分布北界受气候变迁的影响,屡有变动。

吕氏春秋》称:“果之美者,江浦之橘,云梦之柚。”说明当时长江中下游有柑橘栽培。

汉代记载柑橘栽培的较多,如《史记·货殖列传》:“蜀、汉、江陵千树橘。”司马相如《子虚赋》赞长江中游“橘柚芬芳”。桓宽《盐铁论·相刺篇》:“橘、柚生于江南,而民皆甘于口,味同也。”扬雄扬州箴》中有“橘、柚、羽、贝”之句。王逸《楚辞·屈原赋》注:“言橘受天命,生于江南。”许慎说文解字》:“橘:果,出江南。”“橙:橘属。”“柚:条也。似橙而酢。”《异物志》:“橘树……江南有之,不生他所。”汉代还分别在巴郡鱼复县(今四川奉节[12]东北)、朐腮县(今四川云阳[13]西北)、岭南的交趾刺史部等处设有橘官[8]张衡《南都赋》中还有“穰橙、邓橘”之称。可见秦汉时代的柑橘栽培北界在秦岭—淮河以南。

那么秦岭—淮河以北有无柑橘栽培呢?《周礼·冬官·考工记》:“橘逾淮而北为枳。”《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淮南子》:“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这些记载,对讹参半。其对者:汉代在秦岭—淮河以北的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市,在河南)、邺县(今河北磁县稍南)等地曾栽植过柑橘树,《河南府志》《南方草木状》《说郛》《会昌一品集》等都记载有些地方后来柑橘曾有结实,但多为人工特殊栽培,并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所结果实数量并不多,说明当时柑橘树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这与秦汉较冷、隋唐较暖是相吻合的。其讹者:柑橘与枸橘(即古代称“枳”)是同科不同属,有相似之处,固被前人错认而讹传。短期内植物是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变异。这些进一步说明温度对柑橘生长的重要性。

至于所谓“穰橙、邓橘”之“穰”“邓”当属于南阳郡,约在今河南邓县(现邓州市)附近,这一带正处南襄隘道的南部,为华中华北的过渡地带,自然景观,特别是气候接近华中类型,因此具有成为柑橘经济栽培的气候条件。

后来的文献中记载了一些柑橘遭受冻害的情况。例如《砚北杂志》称:

太湖)洞庭以种柑为业者,其利与农亩等。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冬大寒,秋雪尺余,河水尽冰,凡橘皆死,明年代而为薪,取给焉。(www.xing528.com)

《居易录》记载:

庚午冬(公元1090~1091年)京师不甚寒,而江南自京口(南京)达杭州皆冻……甚至扬子江、钱塘江、鄱阳湖、洞庭湖亦冻,江南柑橘皆枯死。其明年京师柑橘不至,惟福建间有至者,价格数倍。齐鲁间,竹多冻死。

严重寒冷时,柑橘冻死之南界竟达到近离长江南岸的浙江黄岩(28.6°N)、衢州(28.9°N),江西南丰(27.2°N),湖南衡阳(26.9°N)一线(图3.2)。柑橘受冻害及分布北界显著南移,恰恰是降温的秦汉、宋代、明清等几个阶段,进一步说明了柑橘分布北界变迁反映了气候冷暖变迁。

我国柑橘分布北界曾越过秦岭—淮河。如隋唐有不少描述柑橘的文献,它们遭受严重冻害的记载少见。相反,唐代长安(今西安,34.2°N)柑橘至少有两次华实的记录[8]。反映当时气温较现今高,柑橘分布北界也更偏北。

图3.2 历史时期中国柑橘分布变迁

有人以竹子的分布来论证柑橘分布北界,似有些牵强。竹子的种类繁多,历史时期竹子在中国的分布北界远高于柑橘[5]。从现生的北方竹林来看,在青海东部山地、兰州、宁夏六盘山、陕西延安[14]以南等地一带仍有分布。现生于北亚热带湿润地区(1月平均温度0~4℃,年降水量800~1 300 mm)的竹类约有水竹(Phyllostachys congesta Rendle[15],以陕西城固33.1°N为著名)、木竹(Pleioblastus sp.[16],以陕西镇巴32.5°N为著名)、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17],以陕西南郑33.0°N,甘肃文县33.0°N为著名)、刚竹(Phyllostachys bambusaides Sieb.et Zucc.[18],以河南西峡33.3°N为著名)、沙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e McClure.[19],以河南固始32.1°N和信阳32.1°N为著名)、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H.de Leh.[20],以陕南、豫南为著名)、凤凰竹[21](Bambusa multiplex Lour.,以河南桐柏山一带为著名)等,还与柑橘分布北界相当。比它们更耐寒、耐旱的竹种则生长在更北一些地区,甚至达到38.0°N,北京红螺寺的竹林更高达40.4°N[6]。可见竹类的分布北界与柑橘的分布北界尚有一定的差距。

现今柑橘的分布北界在秦岭—淮河以南的甘肃成县(33.7°N),陕西城固(33.1°N)、汉中(33.0°N),河南邓州(32.6°N),湖北郧县(32.6°N)、武昌(30.3°N),安徽安庆(30.5°N),江苏镇江(32.2°N)、南通(32.0°N)、盐城(33.3°N)一线以南。这与秦汉的“蜀汉”“荆扬”“云梦”“江浦”“穰”“邓”等所指产柑橘地是相当的,但分布北界较那时略靠南一些。

古今柑橘分布北界的南北移动反映了气候冷暖的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