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我们会根据设计企业的业务类型将它们划分为平面设计公司、产品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等。然而对于创立于1994年的深圳“中世纵横”设计企业(前身为传人设计公司),却很难用一种类型的设计业务界定它的性质。近二十年来,“中世纵横”设计企业秉承融合与跨界的设计理念,先后参与了多项建筑改造、地铁导示系统构建、产品开发以及城市景观规划等项目,其作品多次赢得“红点”“IF”“百分百”等国际设计奖项,成为代表中国当代设计企业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而其融合与跨界的现代设计理念也为当代中国设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以前我们将设计的类型划分得很细,但是后来发现,有些东西其本质是很难分得开的。比如著名的工业产品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他所做的几件设计却都不是他的‘本行’。他设计了北京的俏江南兰会所,他还为史蒂夫·乔布斯设计了游艇的室内环境,这些都是典型的室内设计。按照常理,产品设计师一般不会涉足环境设计,但斯塔克却并没有因为身份而止步。作为工业设计师却跨入室内设计的领域,这是一个比较有启发性的案例。”深圳中世纵横设计企业设计总监张建民在谈到自己企业的设计理念时这样讲到。对上述案例的阐释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世纵横设计企业的实践理念——融合与跨界(图2-7~图2-14)。
张建民1991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是中国最早一批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毕业后他毅然南下深圳创业。最初,他从事平面设计的事务,经过半年的学习和实践,便基本掌握了印刷工艺的流程。但一心希望开拓工业设计的张建民并不满足于仅仅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于是1994年6月,他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出整版广告宣告创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公司——传人设计企业,试图以此推广工业设计的理念。然而,在当时的中国设计界,工业设计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领域,也并不为社会所认知。那时的不少工业设计公司都以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来命名,这与当时中国设计发展的阶段环境状况有着密切关联。传人公司创立后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大宗业务,于是公司成立之初张建民只得将工业设计理想暂时封存,主要还是从事与平面设计相关的业务。出身于工业设计的他在平面设计领域很快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7年韩国设计杂志报道16位中国知名设计师,张建民入选其中,同时入选的还有韩家英、王粤飞、王序、陈绍华、吕敬人、靳埭强、陈幼坚等人。但张建民并没有因此而停留在平面设计的单纯范围之内,工业设计依然是他打算坚持的方向。这时,张建民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从事平面设计并非与工业设计相抵触,反而是相互促进的手段和彼此借鉴的力量。这样一来,继续探索工业设计并发现其与其他设计领域结合的种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就变得越来越清晰。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世纵横今天已经成长为当代中国设计界最重要的企业之一,2011年被评为“中国工业设计十佳设计服务机构”,它为北京奥运会、城市地铁系统(深圳、广州、东莞、武汉、成都)以及深圳大运会等提供多项设计服务,并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IF”、英国“百分百”等国际设计大奖(图2-15、图2-16)。
图2-7 TTF国际珠宝大厦改造设计
图2-8 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改造设计
图2-9 “中世纵横”设计企业LOGO
图2-10 广东工业设计城改造设计
图2-12 深圳设计之都田面创意产业园改造设计
图2-13 海南国际创意港改造效果图设计
图2-14 北京南站导示系统设计
在谈及中世纵横设计实践理念的建立时,张建民提到的另一组案例是伦敦奥运会火炬塔设计及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种子圣殿”,该建筑是由设计师托马斯·西斯维克主持设计的。这座场馆带给观众完全独特的视觉感受,而鲜为人知的是建筑师本人最初的专业却是工业设计。张建民曾经参观了西斯维克的设计,他敏锐地发现,设计师的很多作品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类型的设计,如可以折叠卷曲的桥梁、可以旋转的椅子,以及种子圣殿的六米长的亚克力棒等,这些作品当中掺杂了大量的工业设计元素而反映出强烈的跨界意味。当然,近年来活跃于世界建筑界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也是他关注的对象,扎哈在完成诸多重要建筑设计的同时还介入了很多产品的设计,如花瓶、茶壶甚至服装等。
图2-15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地铁列车车身设计(深圳)
图2-16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塔中标方案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显示出当下设计发展的一个特点——融合与跨界,而这也恰恰是‘中世纵横’正在实践的方向。‘中世纵横’试图走出一个将目前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相互融合的发展道路。”张建民用斯塔克设计的苍蝇拍作为例证阐释了这种设计界的跨界变化。他认为,斯塔克设计的苍蝇拍除了包含工业设计的要素之外还具有相当程度的视觉要素,也就是平面设计的元素,这与他所追求的设计理念和方向具有相近之处。
从国外设计师的跨界之作转到中世纵横企业近年来的设计实践项目,它们则很好地延伸和贯彻了上述理念。目前中世纵横所涉及的领域包含了建筑、平面、景观以及产品设计等多种类型。其建筑设计业务并不与建筑设计院相重合,其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方案设计;景观和装置则涉及桥梁、标志物等内容;此外,产品设计不仅包括了设计研发,还包括生产、销售、推广及售后等。这些基于跨界研究的设计创新其优势超过了传统的单一类型的设计模式,与国外的某些设计企业也具有一致性。
中世纵横将平面导入产品设计,使平面形象立体化的跨界设计的典型案例是为“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所设计的奖杯。这件作品将米芾的书法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造型,非常简约地实现了平面设计向立体的过渡。同时,传统的笔墨趣味与现代金属拉丝铝材的结合也实现了从视觉向工业产品的转变。在深圳的“大浪时尚”服装基地的规划设计中,中世纵横依然将平面的表达带入景观设计之中,并试图强化其中的平面元素。如将整体景观化作带有褶皱的丝绸的形式,将地灯转化为针脚线,并将服装中的基本元素,如尺子、线轴、模特儿等也融入到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景观设计与平面设计的结合。
2013年“中世纵横”所设计的两款腕表分别赢得了2013年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和至尊奖。其主创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计时器日晷的理念,用一根指针实现了计时的功能。其独特的机械机芯的设计在2014年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上受到了国际独立制表人的肯定。尽管张建民谦虚地将这一设计的成功归结为自己不太了解手表设计的规范而排除了诸多繁琐的限制。但事实上,这一设计实践的实质反映了一个现实,就是今天许多领域的企业在技术方面已经十分成熟,而要取得创新则应该从产品的内容和设计层面去展开,这又一次间接证明了张建民一贯所倡导的跨界设计理念的价值(图2-17、图2-18)。
张建民欣赏的跨界设计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苹果”的产品设计。“iPhone的成功也并不全在于其产品的技术性,更重要的在于其交互设计、运营模式的创新以及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相比而言,此前诺基亚在通讯领域的技术和专利强于‘苹果’,但‘苹果’却能够适宜地借助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交互设计领域取得了今天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归结起来依然具有很强烈的融合跨界的因素。”“‘苹果’的设计对于我们很有启发性。”在张建民看来,“苹果”最好的产品并非iPhone,而是其笔记本电脑的设计。“‘苹果’笔记本的设计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气质甚至能够达到控制人的审美和视觉的效果,而这种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产品的平面设计。如果把‘苹果’笔记本与其他品牌的笔记本相对比就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从工业设计的角度看这些产品都是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良好产品,但如果将它们的外观复印,转化为平面形态就会发现,‘苹果’笔记本在平面元素的处理方面十分到位,无论是边角、线条还是局部细节,都显示出从平面设计角度深入思考之后的结果,而其他产品在这一方面的考量就很难与苹果相比。由此可知,‘苹果’产品出众的视觉效果首先来自于其良好的平面设计,在平面的基础上将其立体化并赋予材质,从而成为立体的产品。”“一般来说,工业设计通常只会考虑具体的图形形式,而无法关注到更具层次的影像层面,这正是‘苹果’与其他品牌的区别。”虽然上述分析略显笼统,但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苹果”将平面与工业相结合,创造具有综合跨界性质的当代工业产品,正是张建民所强调的未来设计的跨界性方向。
图2-17 非追随腕表设计(获2013年红点至尊奖)
图2-18 双针腕表设计(获2013年红点产品设计奖)(www.xing528.com)
对一名设计师而言,要找出他最满意的作品通常很难,很多人会将“下一件”称为自己满意的作品。对张建民来说最满意的作品也许也还没有出现,但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他和他的团队已经逐渐总结出相对成熟的服务于当代设计的实践经验和规律,这将成为其创造优秀作品秉持和遵循的价值观念。
张建民认为,当代中国的设计一方面不能忽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文化传统而必须基于自己的语言环境进行发展;另一方面,生活在当代的中国设计师也必须思考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文化需要,以创造具有时代感的设计作品。也就是说,中国设计一方面要在现代设计的基础上融合中国文化精髓加以消化,另一方面也要在古人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文化的传承,施以现代理念,从而发展属于自己的现代设计。张建民形象地将这一理念称为“西体东韵”,即以西方主流设计理念和框架,加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东方文化韵味,形成中西合璧的上乘作品,只有这样中国的设计才称得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通常,一谈到对传统的继承,就免不了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商品和文化的进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人在文化上自信的缺失,同时又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的确对传统文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作为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设计企业,不能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在近年对传统挖掘的过程中张建民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真、善、美”的概念具有能够代表今天时代设计价值的力量,因而将其作为自身设计实践的价值理念。“‘真’,即真理,真实和真诚,结合中国设计,就是要追求设计的原型和本真,并在原型基础上创新;‘善’,即‘仁、义、礼、智、信’和‘万物之道’以及‘善意’‘善良’‘善性’,设计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实用性是良好设计的基本条件,因而‘善’就是要设计‘好用’的产品;‘美’,即‘伦理’和‘美感’以及精神层面的完美。”与西方的美不同之处在于,张建民更强调具有东方意蕴的情境之美,这也是中国设计应该具有的基本内涵。由此,“将‘真’作为本源,将‘善’作为目标,将‘美’作为载体,运用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设计原创,才能够称得上是中国的、民族的和世界的。”
中世纵横设计的顺德北滘镇的标志和礼品正是上述理念的实践之作。“滘”的本意是水流和小溪,它穿过草丛、山石隐没于丛林,是生命力顽强的水流。设计师从中文和汉语语境下出发思考,原创性地用现代设计的手法演绎了中国汉字的象形文字与内涵,并将书法文化融入其中,创造了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标志设计形象。今天的北滘又是一个以科技和工业设计著称的现代工业小镇,因此,在相应的礼品设计中,“中世纵横”的设计师又试图突出它的这一时代特性,将平面的LOGO转化为立体的工业化造型,从而使礼品带给观者精神层面满足感的同时也具有了相应的科技和时代气息(图2-19)。
图2-19 广东顺德北镇logo应用
设计在考虑民族性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其功能性和符号价值,尤其是在大型公共项目的设计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重要。“中世纵横”是国内最早进入地铁导示系统设计的公司,它将工业设计的理念导入到地铁的视觉设计之中。先后设计了深圳、广州、武汉、成都、东莞等城市的地铁导示系统,并建立了地铁导示系统的基本规范系统。张建民发现,一个城市的地铁导示系统是这个城市的符号甚至城市气质的一部分,因而,在深圳地铁导示系统设计之初就期望其具备城市符号的属性。设计师将一个高达6.85米,中部旋转45度的钢柱嵌入到整个灰色的导示系统之中,形成了十分醒目而又理性的视觉形象。在站台的设计中,从现代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工业结构部件为原型的座椅和以稀土蓄光原料为材质的逃生体系,与整个导示系统的灰色相搭配。在深圳地铁导示系统设计成功后“中世纵横”又参与了广州地铁导示系统的改造。这一次张建民依然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分析,确立了以务实稳定的三角形作为岭南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灰色依然是导示系统的主色调,而彩色则是换乘站的元素,工业设计所强调的功能性又一次在视觉导示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图2-20、图2-21)。
用张建民自己的话来说,中世纵横所参与的许多设计之前并没有太多经验可言,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缺乏经验的状态,却使得他能够放开手脚、排除束缚创造了与众不同的作品,当然这些设计成功的背后也都得益于其“真、善、美”的设计价值观念。
图2-20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导示系统设计
图2-21 广州地铁工程导示系统设计
出身于设计科班的张建民在设计实践和管理之余,也担任了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在他看来,“当下青年学生更应该从多方面尝试设计实践,不要在一开始就将自己限定在某个领域,而造成对于自己发展的障碍。”张建民认为,今天国内设计教育存在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实践性的缺失。与国外设计院校相比,国内设计院校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尤显不足。特别是在工业设计方面,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并未与产业真正结合。作为实践性学科,院校在设计教育活动中更应该有意识地与专业的设计公司、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将设计实践带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好地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张建民曾经参加了国内设计院校的研究生答辩,他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暴露出的问题是过于理论化而缺乏实践性的研究。设计活动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在他看来,很多设计创造在产生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理论指导可以套用,而是要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和发现。因此,如果能将工作实践的经验纳入教学活动之中,从设计实践中获得对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教学培养将会带来更为切实的益处。
关于目前设计奖项和参赛混乱的问题,张建民认为:“很多国内的奖项设置还不成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形式大于内容而缺乏针对性。”张建民曾经担任过全国性设计奖项的评委,在他看来,缺乏实践性及其评价机制不完善是这些奖项无法与当代设计教育接轨的真正原因。而对于今天不少设计竞赛动辄邀请多国设计师作为评委的做法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被冠以了国际化的名头,但这样的做法却在某种层面上否定了国内评委的公平性,同时也将评判的话语权交给了外国评委,从而丧失了民族自主意识。”在这方面典型的案例是日本的G-MARK设计奖。G-MARK奖项自设立之初至今始终坚持不邀请外国评委介入评奖,原因就在于奖项的组织者认为,日本本国评委更易于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思考一项设计所能够带来的价值。设计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产品只有在批量化生产和在实际生活中得以流通使用才能够发挥出其价值和效用。所以,G-MARK奖项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坚定起用本国评委来倡导自身的设计价值取向,从而定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在这一点上国内目前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中世纵横公司的设计团队由多种专业背景的设计师构成,包括平面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以及工程设计师等。一方面这些设计师拥有各自的专业方向和教育背景;另一方面,在中世纵横这样强调融合与跨界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又需要强化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不同类型和方向的设计任务及时调整、学习和补充,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状况。对于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张建民坦言,他最为看重的关键素质并不是学历的高低,而是是否真正热爱设计这一职业,尤其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而言,他们还无法独立完成和解决客户的需求,还需要设计企业的精心培养,因此,对于专业的忠诚度就显得更为重要。张建民说,设计可以作为一种终身职业。设计师所具有的人格上的独立性不会随着其身份、地位、时代的改变而丧失,只要在设计的道路上坚持发展,终会有所收获。他所看重的优秀设计师的另一项素质是设计师是否具有高度的专业敏锐度和创造灵性。这是因为设计是需要通过观察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劳动,它并非单纯的技艺或简单的重复劳动,而需要融入思想和趣味,并在创造的过程中注入灵感和艺术的成分,从而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升华。
一项事业的生态环境是决定这项事业健康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对于像中世纵横这样见证了中国当代设计发展的设计企业来说这一认识就更为深切。“坦率的讲,今天国内的设计生态环境尚不十分成熟和理想,一方面长官意志对于设计活动的过多干预影响了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些设计师没有认识到在设计活动中自身所承载的责任也在客观上阻碍了设计的进步。”张建民说,如果把设计视为服务业,其目的就在于客户满意,因此,设计活动也理应以获得客户的认可为最高宗旨。但往往仅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却无法真正达到客户所希望达到的要求,原因就在于客户仅仅将想象中最美好的内容描绘给设计师,设计师所要做的并不是一味满足客户的表面需要,而是要从客户的描述中分析出客户真正的内心潜在的诉求所在,从而实现设计作为服务的价值。正因为设计师具有的专业高度,因而其更负有引导客户的责任,在设计活动中更应该具有把控和主导的能力。这也对设计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入学习的能力是未来设计师需要不断强化的方向。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罗维设计”到八十年代的意大利“阿莱西”设计品牌再到当代德国著名的“青蛙设计”,建立自有品牌一直是现代设计企业寻求的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虽然今天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尚不够成熟,但工业产品批量化生产的优势使得产品设计企业的自有品牌建立成为了可能。对于中世纵横这样已经获得过“红点”“IF”“百分百”等众多国际奖项的当代中国设计企业而言,发展自有品牌也已被纳入了其思考范围。
图2-22 太阳能电子蜡烛设计(获2012伦敦百分百展“最具创意奖”)
图2-23 多功能人体感应灯设计(获2013IF产品设计奖、2014红点产品设计奖)
与今天的一些设计企业着重个性产品的开发不同,在自有品牌的创新中张建民所强调的是通用型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通俗讲就是人人都需要的产品。本着设计要解决问题这一基本理念,中世纵横并不过分强调设计上的所谓个性和偏好,而是尽可能从人的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创造。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中世纵横一方面致力于高端的设计服务,如建筑设计服务、导示系统服务等,另一方面则正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设计品牌——CIGA DESIGN。目前已经开发出若干件高品质的产品,如太阳能电子蜡烛、多功能人体感应灯、非同步追随腕表以及双针时尚腕表等,并获得了“红点”“IF”和“百分百”设计奖。这些产品将在未来通过适当的商业运营模式予以推广(图2-22、图2-23)。
自有品牌的建立需要理想的企业环境作为支撑。张建民常常会用“苹果”和诺基亚两家企业作对比,“苹果”是设计主导型企业,而诺基亚则是技术主导型企业。“苹果”对于诺基亚的胜利反映了在未来技术成熟和同质化日趋严重状况下设计更应该具有的前瞻性地位。基于设计的创新型企业是张建民对公司未来的期望。在他心目中,理想的设计企业应该是在了解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和服务的创新,这将会是中世纵横设计团队不断开拓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