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施工承包合同。其包括工程项目的范围及内容、合同工期及质量要求,工程造价及价款的支付方式、竣工验收要求及违约责任等。
(2)施工图纸及设计单位对施工的要求。其包括设计全套图纸、所涉及的标准图集和规范、图纸会审纪要等有关设计资料,复杂项目还需要了解设备安装对土建工程的特殊要求以及建设单位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3)施工组织总设计。若单位工程是整个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分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需要考虑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的总体施工部署和对单位工程施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4)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条件和水电供应情况。其包括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临时设施种类、数量及时间要求,水、电供应量,水压、电压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以及停水停电时的处理方式等。
(5)资源配备情况。其包括施工中所需要的劳动力情况,材料、预制构件和加工件的供应情况,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备及其生产能力等。
(6)施工现场工程地质勘查技术条件。其包括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上与地下构筑物和管线,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气象资料,施工场地范围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分布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
(7)预算和报价文件。预算和报价文件中应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有关的劳动定额,必要时应有分部分项工程量。
(8)有关的国家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要的原始资料,与工程项目的类型和性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有关,通常包括建设地区各种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资料。这些资料可向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等单位收集与调查,不足之处可通过实地勘测与调查取得。
(1)自然条件资料。关于建设地区自然条件的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地形资料,了解建设地区的地形和特征,主要有:建设区域的地形图和建设工地及相邻地区的地形图。
建设区域的地形图,其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等高线高差为0.5~1m。图上应当标明:临近建筑物分布、自来水厂等的位置,临近车站、码头、铁路、公路、上下水道、电力电信网、河流湖泊位置,临近采石场、采砂场及其他建筑材料供应单位等。地形图主要用途在于确定施工现场、建筑生产与生活区域的位置,场外线路管网的布置,以及各种临时设施的相对位置和大量建筑材料的堆置场等。
建筑工地及相邻地区的地形图,其比例尺一般为1∶2000或1∶1000,等高线高差为0.5~1m。地形图图上应标明主要水准点和坐标距离为100m或200m的方格网,以便测定各个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轴线、标高和计算土方工程量。此外,还应当标出已有建筑物、地上地下的管线、线路和构筑物、绿化地带、河流界限及水面标高、最高洪水位警戒线等。地形图是设计施工平面图、布置各项建筑物和设施等的依据。(www.xing528.com)
2)工程地质资料,主要确定建设地区的地质构造、后期地表破坏现象(如地下暗洞、古墓等)和土壤特征、承载能力等。主要内容有:建设地区钻孔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表明土层特征及其厚度,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天然含水率、内摩擦角、黏聚力、孔隙比、渗透系数等,土体压缩试验和有关土质承载能力等文件。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拟定特殊地基(如黄土、古墓、淤泥质土等)加固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复核设计中规定的地基土质与实际地质情况是否相符。
3)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地下水和地面水两部分。地下水部分资料,目的在于确定建设地区的地下水在全年不同时期内水位的变化、流动方向、流动速度和水的化学成分等。主要内容有:地下水水位及变化范围,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地下水的水质分析资料等。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确定基坑工程、排水工程、打桩工程、降低地下水水位等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
地面水部分资料,目的在于确定建设地区附近的河流、湖泊的水系、水质、流量和水位等。主要内容有:年平均流量、逐月的最大和最小流量或湖泊、水池的贮水量,流速和水位变化情况(特别是最低水位,它是决定给水方法的主要依据),冻结的开始和结束日期及最大、最小和平均的冻结深度,航运及浮运情况等。当建设工程的临时给水是依靠地面水作为水源时,上述条件可作为考虑设置蓄水、净水和送水设备时的资料。此外还可以作为考虑利用水路运输可能性的依据。
4)气象资料,目的在于确定建设地区的气候条件。主要内容有:一是气温资料,包括最低温度及其持续天数、绝对最高温度和最高月平均温度。前者是计算冬期施工技术措施的各项参数,后者是确定防暑措施的参考。二是降雨资料,包括每月平均降雨量、降雪量和最大降雨量、降雪量。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制定冬雨期施工措施,预先拟定临时排水设施,以免在暴雨后淹没施工地区。三是风的资料,包括常年风向、风速、风力和每个方向刮风次数等。风的资料通常被制成风向玫瑰图,图上每一方位上的线段的长度与风速、刮风次数或者风速和刮风次数一起的数值成比例(通常用百分数表示)。风的资料用以确定临时性建筑物和仓库的布置、生活区与生产区相互间的位置。
(2)技术经济条件资料。收集建设地区技术经济条件的资料,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工业、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生活设施等地区经济因素的可能利用程度,主要内容如下:
1)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
①地方建筑工业企业情况。应当查明:当地有无建筑材料、配件和构件的生产企业,并应了解其分布情况、所在地及所属关系,主要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和能否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生产能力有无剩余和扩充的可能性,同时还应当了解企业产品运往施工现场的途径和运输费用。
②地方资源情况。当本地有供生产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等利用的资源、地方材料和工业副产品时,尚需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察。地方工业副产品也是建筑材料重要来源之一。例如,冶金工厂生产时排出的矿渣和发电站生产时排出的粉煤灰,是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矿物外加剂,在施工中必须充分利用。
③当地交通运输条件。应当了解建设地区有无铁路专用线可供利用,可否利用邻近编组站来调度施工物资。对于公路运输应当了解道路路面等级、通行能力、汽车载重量等;如果有河道可用来运输时,应当了解取得船只的可能性和数量、码头的卸货能力、装卸工作机械化程度和航期等。同时,还需深入研究采用各种运输方式时的运费,并进行经济比较。
④建筑基地情况。应当了解附近有无建筑机械及模板、支撑等租赁站,有无中心修配站及仓车,其所在地及容量,以及可供工程施工利用的程度。
⑤劳动力的生活设施情况。应当了解当地可以招的工人、服务人员的数量。建设单位在建设地区已有的、在施工期间可作为工人宿舍、厨房食堂、浴室等建筑物的数量,应详细查明地点、结构特征、面积、交通和设备条件。
⑥供水、供电条件。应当了解有无地方发电站和变压站,查明能否从地区电力网上取得电力、可供工程施工使用的程度、接线地点及使用的条件。了解水源、与当地水源连接的可能性、连接的地点、现有上下水道的管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水头压力等。
2)从建筑企业主管部门了解的资料。建设地区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数量、等级、技术和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社会信誉等。主管部门对建设地区工程招标投标、质量监督、文明施工、建筑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工程开工、竣工、质量监督等所应申报和办理的各种手续及其程序。
3)现场实地勘测的资料。上述各项资料,必要时应当进行实地勘测、研究和核实。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需要砍伐树木、拆除旧有房屋的情况、场地平整的工程量。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生活用品供应情况,建筑垃圾处置的地点等。技术经济勘测内容的多少,应当根据建筑地区具体情况作必要的删减和补充,包括的内容必须切合实际需要,过繁过简都不利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