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1 人工顶管顶力的计算
(1)对于顶管顶进深度范围土质好的,管前挖土能形成拱,可采用先挖后顶的方法施工。根据经验公式:
式中 P——总顶力,kN;
n——土质系数;
P0——顶进管子全部自重。
土质系数取值可根据以下两种情况选取:①土质为黏土、亚黏土及天然含水量较大的亚砂土,管前挖土能成拱者,取1.5~2.0;②土质为中粗砂及含水量较大的粉细砂,管前挖土不易成拱者,取3~4。取n为2.0。
顶进的每节管自重约为2t,最长段以60m计,每节管长2m,共要顶进33.5节管,则P0=2×33.5=60(t)。
则总的顶力为:P=nP0=2.0×60=120(t)
考虑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及不可预见因素,顶管设备取1.3倍左右的储备能力,设备顶进应力为156t,取总的顶力F=200t,选用两个千斤顶作为顶进动力设备,每个千斤顶的顶力应为100t。
(2)对于顶管顶进深度范围土质较差的,即开挖时容易引起塌方的,可采用先顶后挖的方法施工。
根据顶管工程力学参数确定,先顶后挖时,顶管的推力就是顶管过程管道所受的阻力,主要包括工具管切土正压力、管壁摩擦阻力。
1)工具管正压力。与土层密实度、土层含水量、工具管格栅形态及管内挖土状况有关。根据有关工程统计资料,软土层一般为20~30t/m2,硬土层通常在30~60t/m2。大于40t/m2时表明土质较好。
式中 F1——顶管正阻力,t;
S1——顶管正面积,m2;
K1——顶管正阻力系数,t/m2。
F1=S1K1=πr2K1=3.14×0.85×0.85×35=79.40(t)
2)管壁摩擦阻力。管壁与土间摩擦系数及土压力大小有关。根据有关工程统计资料,管壁摩擦阻力一般在0.1~0.5t/m2之间。
式中 F2——顶管侧摩擦力,t;
S2——顶管侧面积,m2;
K2——顶管侧阻力系数,t/m2。
F2=S2K2=πDLK2=3.14×1.7×60×0.5=160.14(t)
顶管阻力为以上两种阻力之和,顶进长度按最长管段60m计算,总顶力:
F=F1+F2=239.54(t)
因此,取总的顶力F=300t,选用两个150t的千斤顶作为顶进动力设备。
7.4.4.2 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
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挖孔护壁法施工。
1.工作井施工
工作井采用人工挖孔护壁支护结构。工作井尺寸净空为4.5m×4m,开挖深度为4.5~8.5m,壁厚30cm。
(1)施工工艺。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浇筑井壁的方法施工,每节开挖护壁的高度最多不超过100cm。
(2)施工流程。
(3)施工技术要求。
1)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1.0m。
2)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3)模板拼装要平整、牢固。
4)层与层之间搭接部分的泥土要清洗干净,并凿毛。
5)护壁的下一节和上一节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6)钢筋的配置必须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必须使用振动棒进行振捣,要浇筑混凝土是否到设计标高,回填300mm厚碎石垫层;底板浇筑;测量控制;绑扎钢筋;立护壁模板;设置足够的支撑,防止“跑模”现象的发生。
7)井内的积水由集水井(长×宽×高为30cm×30cm×40cm)及时排走,抽水时要注意用电安全。
8)严格控制后靠背、洞口墙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洞心的标高和洞口的直径要符合设计要求。
9)浇筑完后,养生72h,才能拆模并开挖下一层。10)第一层护壁必须钩挂在井口周边。
11)确保工作井的净空尺寸满足设备要求。
12)底板的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
2.接收井施工
接收井是直径为2.5m的圆井,其护壁厚30cm,具体配筋方案见设计图纸。
7.4.4.3 顶管工作井内设备安装
1.导轨安装
严格控制导轨的中心位置和高程,确保顶入管节中心及高程能符合设计要求。
(1)由于工作井底板浇筑了原20cm的混凝土,地基稳定,导轨直接放置在工作井的底板上。
(2)严格控制导轨顶面的高程,其纵坡与管道纵坡一致。
(3)导轨采用浇筑混凝土予以固定,导轨长度采用2~3m,间距设置为60cm。
(4)导轨必须直顺。严格控制导轨的高程和中心。
2.下管、顶进、出土和挖土设备
采用电动卷扬机下管,用千斤顶、高压油泵作为顶进设备,用斗车、垂直牵引的卷扬机作为出土设备,用空气压缩机带风镐机作为挖土设备。
3.照明设备(www.xing528.com)
井内使用电压不大于12V的低压照明。
4.通风设备
人工挖土前和挖土过程中,采用轴流鼓风机通过通风管进行送风。
风量的计算:
(1)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式中 Q——所需风量,m3/min;
k——风量备用常用系数,常取k=1.1~1.2;
m——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q——洞内每人每分钟需要新鲜空气量,通常按3m3/min计算。
现管内有两人工作,一人开挖,一人负责运余泥,取k=1.1,m=2,则有
Q=kmq=1.1×2×3=6.6(m3/min)
(2)漏风计算:
式中 Q——计算风量;
P——漏风系数。
采用φ200PVC管,每百米漏风率一般可控制在2%以下。取P=1.02,则Q供=PQ=6.6×1.02=6.73(m3/min)。
取风量大于7000L/min离心鼓风机(或高压空气压缩机)作为通风设备则可以满足要求。
5.工作棚架
作为防雨及安装吊运设备。工作坑上设活动式工作平台,平台用20号工字钢梁。在工作平台上设起重架,井旁边装置电动卷扬机。
7.4.4.4 引入测量轴线及水准点
(1)将地面的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井的侧壁上(两个点),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
(2)将地面上的临时水准点引入工作井底不易碰撞的地方,作为顶管高程测量的临时水准点。
7.4.4.5 下管
(1)下管前,要严格检查管材,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2)第一节管下到导轨上时,应测量管的中线及前后端管底高程,以校正导轨安装的准确性。
(3)要安装护口铁或弧形顶铁保护管口。
7.4.4.6 千斤顶和顶铁的安装
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由前面顶力计算可知,本工程最长管段的顶力为300t,拟采用2台150t液压千斤顶。
(1)千斤顶的高程及平面位置。千斤顶的工作坑内的布置采用并列式,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采用机械挖运土方,管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为宜。
(2)安装顶铁应无歪斜、扭曲现象,必须安装直顺。
(3)每次退千斤顶加放顶铁时,应安放最长的顶铁,保持顶铁数目最少。
(4)顶进中,顶铁上面和侧面不能站人,随时观察有无扭曲现象,防止顶铁崩离。
7.4.4.7 顶进施工
工作坑内设备安装完毕,经检查各部分处于良好状态。即可进行试顶。首先校测设备的水平及垂直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即可顶进工具头,然后安放混凝土管节,再次测量标高,核定无误后进行试顶,待调整各项参数后即可正常顶进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勤挖勤顶勤测,加强监控。顶进施工时,主要利用风镐在前取土,千斤顶出镐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污水管向前顶进,其操作过程如下:
(1)安装好顶铁挤牢,工具管前端破取一定长度后,启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子推向一定距离。
(2)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
(3)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需要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
(4)卸下顶铁,下管,用环形橡胶环连接混凝土管,以保证接口缝隙和受力均匀,保证管与管之间的连接安全。
7.4.4.8 顶进施工中的重点工序
1.测量
(1)测量次数。在顶第一节管时及校正顶进偏差过程中,应每顶进20~30cm,即对中心和高程测量一次;在正常顶进中,应每顶进50~100cm时,测量一次。
(2)中心测量。根据工作井内测设的中心桩、挂中心线,利用中心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轴线中心偏差。
(3)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和高程尺,测首节管前端内底高程,以控制顶进高程;同时,测首节管后端内底高程,以控制坡度。工作井内应设置两个水准点,以便闭合之用,经常校正水准点,提高精度。
(4)一个管段顶完后,应对中心和高程再做一次竣工测量,一个接口测一点,有错口的测两点。
2.纠偏
当测量发现偏差在10~20mm时,采用超挖纠偏法,即在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施加顶力后,使偏差回归。
当偏差大于20mm时,采用千斤顶纠偏法,当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用小型千斤顶顶在管端偏向的反侧内管壁上,另一端斜撑在有垫板的管前土壁上,支顶牢固后,即可施加顶力。同时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直至使偏差回归。
3.管前挖土要求
(1)在道路和重要构筑物下,不得超越管段以外100mm,管周不得超挖,并随挖随顶。
(2)在一般顶管地段,如土质良好,可超挖管端300~500mm,在管周上面允许超挖15mm,下面135°范围内,不得超挖。
(3)接口的处理。由于顶管的管材为F形接口,顶管完毕后,对于管与管之间的缝隙,采用膨胀水泥砂浆压实填抹。选用硅酸盐膨胀水泥和洁净的中砂,配合比(质量比)为:膨胀水泥∶砂∶水=1∶1∶0.3,随拌随用,一次拌和量应在半小时内用完。填抹前,将接口湿润,再分层填入,压实填抹平整后,在潮湿状态下养护。
7.4.4.9 工作井内管道施工
管道完成后,按设计图在井内用砖砌筑检查井,井内外批防水砂浆。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回填石屑至管顶面,用水充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