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曼,20世纪80年代著名女排扣球手,当时在休斯顿大学学数学;
迈克·菲尔普斯,在专业训练之余旁听密歇根安娜堡大学的文化课程;
林书豪,在成为NBA球员之前就读于哈佛大学;
米西·富兰克林,16岁时,作为一名高三业余运动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得4金1铜并打破两项世界纪录。2017年的她既是国家队运动员,又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高才生……
在美国国家队的专业运动员里有很多高学历的人,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体育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大部分运动员都至少拥有高中文凭,还有一些则一边训练一边读大学。
美国人非常重视体育,很多学校每天会专门安排2~3小时进行体育训练,因为他们认为生命在于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睡眠质量。健身锻炼在美国是一项根深蒂固的习俗。美国的体育历史源于古希腊城邦制和斯巴达克斯的勇士文化,西方体育强调竞技性,着重于体魄的健壮和体能的持久。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再精简不过地总结并引导着美国体育的灵魂。这跟汉文化中运动养生的概念完全相反,中国武术的“武”字由“止”“戈”组成,宗旨是点到为止,习武是为了强身和自保。练过太极的人都知道,其实把动作做慢比做快更难,因为慢和稳对于身体控制力的要求比速度和力量要高得多。
在西储高中,太极跟瑜伽、美术、舞蹈和志愿者服务是一类,不算运动项目,因为很多美国人认为它是一个偷懒的选项,体育主管考虑过解散太极队。那一年我决定挑战体育主管的权威,让他接受太极并且把太极列为正式运动队。他告诉我想要把太极变成学校官方认可的Team Sport(团队运动),必须要有赛季比赛。我花了一整个冬天,发了上百封邮件联系周边的学校和不同机构,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有一个当地武术协会愿意跟我校举办一场太极比赛。一切都非常完美顺利地进行了,体育主管也非常高兴,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比赛,兴致勃勃地特地赶来观看,还拍了好多照片。可是事后他又说一场比赛不够,必须要像篮球那样一周有2~3场的比赛才能算校队。后来我明白了,他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让太极成为一个Team Sport,他最开始之所以同意我去尝试举办比赛,只是因为他觉得我不可能做成。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于运动的理解和中国人有着天壤之别,竞技性在西方体育里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理念。
美国的大学以及职业俱乐部都有像星探一样的“运动员探”,他们会到高中或者大学里寻找可塑之才。高中时,就有同学被范德堡大学游泳队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了,也有同学提前两年就被密歇根大学足球队签走,还有好多同学自己申请大学运动队。既然国家队的专业运动员都是从各个高中或大学运动队里选拔出来的,可以想象,美国的中、小学以及大学校队对体育训练的强度和专业程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美国一学年的三个季节同为三个运动赛季,称为“Seasons”,学校之间会经常比赛。“Varsity”是学校最高水平的代表队,比赛成绩会计入赛季成绩;水平稍微差一点的叫“Junior Varsity”,简称JV,JV也会有比赛,但成绩不会被记录下来;剩下落选的菜鸟级别的全部归为“C-Squad”,虽然跟所有人在一起训练,但比赛的时候就只能在边上看看了。(www.xing528.com)
西储高中会在开学前一个星期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每天持续七八个小时左右。报到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有体育天赋,手脚协调性一级棒,身体又很灵活,肯定不会输给美国人。结果第一天的训练就让我目瞪口呆,下巴都快掉地上了。谁说美国人都是胖子的,他们明明又瘦又壮,体能好得不得了,好多女生都很擅长做引体向上、倒立、俯卧撑等。经常,我们打了几小时的网球以后会再进行长跑,跑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公园再绕回来,教练哄着我们说来回大概不到两千米。我在队伍后面跑得气喘吁吁,距离终点还有几百米的时候,两个队长和其他几个已经冲过终点线的同学又跑了回来,陪我们掉队的同学一起完成最后一段路,一边跑一边鼓励我们说“你可以的”——“Almost there!You’ve got this!Finish strong”。我当时心想,这帮人的体力是有多好啊,要是我跑完了绝对一屁股坐到地上休息了。这样的长跑在开学前一周基本上天天都有,我后来才知道第一天跑的来回路程总计三千多米。Cross Country(越野跑)的同学最能跑,对于他们来说两三千米是小儿科级别的热身,十多千米限时才是训练,然后再进行两三千米放松跑,也就是说他们一天跑近二十千米是家常便饭。以前一个同学说过,对于他们来说,跑长跑已经没感觉了,就像走路一样不会感觉到累。西储高中的游泳队也是出了名的高强度训练,每天训练都不下几千米,有时候除了下午四到六点的正常训练,早上还要五六点起来训练,池子总共就二十五米长,泡在里面四个小时,很难想象到底要游多少个来回,而且女生即便在生理期也没有假期。从那时候开始,我跟其他同学一样,万分想跻身“Varsity”,想让自己出现在校队合照上,在学校体育馆的历史墙上留下倩影。
每一张“Varsity”的照片都会被挂到这面墙上
于是,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任务并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一天进步一点,总是坚持自己累了之后再继续一段时间才停下休息。想放弃的时候,就看看周围同学那坚定的目光,他们能做到,我也可以。我在体育运动上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第一年刚去的时候,我第一次抓起网球拍打球,那时候我用的还是打羽毛球的姿势,水平连很多“C-Squad”的队友都比不上,我还总是把球打到围栏外,每次训练结束了,我还得绕着网球场外面的山捡球;第二年,我进了JV,而且还成为队长之一。那一年的冬季,我花了双倍时间和几个同学一起跟着教练到外面的一个俱乐部继续练习;第三年我顺利进了“Varsity”打双打,我的网前拦截的技术、短距离冲刺速度以及自学的削球技术让教练与队友惊诧。
赛季结束,我得了一个叫作MIP的奖,全称是Most Improved Player(最佳进步奖),老师同学祝贺的时候说:“You deserve it! You’ve earned it。(这是你应得的)”这几句话很短,却是对我的最高肯定,听到的时候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付出是有回报的,努力也是有所共睹的,这个荣誉也印证了“Impossible is Nothing”的道理: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不挑战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自己的潜能有多少。
比赛时摄影老师抓拍到的网前截击
秋季运动颁奖大会上我获得MIP奖项
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之后,几天不动我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肌肉像粘在一起蔫掉了似的,所以大学里我也继续进行有氧和无氧的运动。美国有一个不太好的风气,就是爱运动的人在一起似乎会相互炫耀自己受过的伤病,好像受的伤越多表明运动越专业一样。其实,运动要根据自身条件来,而且动作要规范,不然容易受伤,那样的话还不如不运动呢。我先天条件不是很好,心脏力量不够,血压偏低,肺活量小,耐力差。中考前的体育训练,我跑400米就会喘不过气,头晕目眩,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高中我被逼着跑长跑,渐渐提高了耐力,大学后半段我都专注于有氧长跑,每次3~5千米,然后骑自行车10~15千米。假期回家陪老爸打羽毛球,老爸非常惊讶于我的耐力的提升,曾经一场球都坚持不下来的我,现在可以毫不费劲地连着打四五场双打。事实证明,即使先天体力欠缺,后天也可以弥补。以前只跑短跑冲刺的我,现在开始爱上中长距离的匀速慢跑,每次跑下来出完汗,身体会非常舒服,身材也比以前好很多。现在工作了,恰巧遇到了同样热爱长跑的同事,每月我们至少坚持跑20千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