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精致工艺对销售数据和品牌认知的影响

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精致工艺对销售数据和品牌认知的影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精致工艺的执行不仅会反映到销售数据上,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汽车品牌的认知。图16-12a显示了精致工艺涵盖的适用区域;图16-12b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平均顾客的期望度,即顾客可接受的精致工艺的标高门槛。图16-12 顾客对汽车精致工艺水平评价示意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成熟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精致工艺也许看起来对很多首次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汽车内外饰设计与实战手册:精致工艺对销售数据和品牌认知的影响

对于汽车精致工艺水平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内饰方面,因为消费者有机会得以更近距离地评估和感知内饰产品,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它。因此,精致工艺的执行不仅对于产品展示效果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内饰产品的长期使用寿命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这一点可以与“质量体验”相互联系起来。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成熟汽车市场,消费者能够分辨出一个设计精巧、具有较高精致工艺水平的产品,同一个粗制滥造产品之间的差别。所以,精致工艺的执行不仅会反映到销售数据上,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汽车品牌的认知。图16-12a显示了精致工艺涵盖的适用区域;图16-12b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平均顾客的期望度,即顾客可接受的精致工艺的标高门槛

978-7-111-56137-8-Chapter16-15.jpg

图16-12 顾客对汽车精致工艺水平评价示意

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成熟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精致工艺也许看起来对很多首次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虽然中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汽车市场,但是就可选汽车品牌和车型数量而言,它可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权来进行比较和购买;此外,中国消费者趋向成熟的速度也比其他市场来得快。

在中国,有超过130家的交通工具制造商(包括摩托车三轮机动车和大客车),独特新颖的设计是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必要”因素。但是在将来,独特造型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少,消费者将变得更加成熟,更有品位。单纯感观上的设计将不再成为汽车的卖点。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西方汽车工业界经历了这一切,最初造型设计主宰了一切,但是随后“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的重要性慢慢浮现出来。这并不代表造型的重要性可以被忽略,而是说经过卓越精致工艺提炼的成熟设计,将更为消费者所喜爱。

汽车研发过程中如何实现优秀的精致工艺水平?我相信大多数业内人士都会感同身受:在制造第一辆样车时,会发现很多精致工艺方面的问题。比如:配件安装不到位、有零件缝隙和外露、颜色不匹配、织物和分型线上有褶皱、表面有明显缩痕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为了修正这些问题,不得不更改设计和进行二次开发,而且还要在生产层面的样车上再次确认这些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这样的流程不仅费时,也降低了质量和增加了成本。所以,一流公司都会在项目开发伊始(即设计阶段)就执行一个优秀的“精致工艺”流程,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要想满足人的心理感受,如安全感、整体感、牢固感、温馨感、放松感、满足感等,根据不同的车型定位,精致工艺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会有所差异。有的车型营造豪华的氛围,有的追求科技感,有的强调简洁,对此我们将从感官因素入手,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1.视觉因素

(1)造型设计 内饰造型应美观、简洁、工整,并且与外饰造型协调,达到内外和谐统一。设计师的审美取向不同,会形成造型风格的差异。另外,造型设计需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融入不同的国度、地域、文化中特有的内涵,使产品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更贴近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我们会看到日系车型的精致细腻、美系车型的豪放以及德系车型的严谨等。因此,车型进入不同的地域,就需要考虑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以便取悦当地的客户(图16-13、图16-14)。

978-7-111-56137-8-Chapter16-16.jpg

图16-13 同一款车不同地域的造型风格

1)如图16-14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地域造型风格的巨大差异。

978-7-111-56137-8-Chapter16-17.jpg

图16-14 同一款车不同地域的内饰风格

2)中国版内饰不但配置更加丰富,内饰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更加细腻,营造出高档的感觉。造型风格的不同,成为影响视觉效果的首要因素。

(2)装饰和色彩设计 装饰和色彩设计体现的是细节和品味,并烘托出内饰的格调(图16-15)。

1)主要内容是定义内饰零件的颜色、纹理、光泽、面料和外观装饰等。装饰设计分为硬装饰和软装饰:硬装饰包括皮纹、木纹、电镀和油漆等;软装饰包括面料、人造革真皮地毯、织带和网兜等。

978-7-111-56137-8-Chapter16-18.jpg

图16-15 装饰和色彩设计在油泥模型上的应用

2)我们同样能够看到,由于装饰和色彩设计的不同,导致视觉感受的巨大差异,图16-16是深色内饰和浅色内饰的效果对比。

978-7-111-56137-8-Chapter16-19.jpg

图16-16 不同色彩内饰对比

(3)尺寸配合 内饰质量提升的工作之一就是零件之间的尺寸配合,如间隙、直线度平整度等,如仪表板与门护板之间的配合关系。尺寸工程是集成产品和工艺、通过使用基于数据的工具和稳定的测量系统以满足客户要求的持续改进过程。尺寸工程包括DTS、GD&T、测量系统和装车验证。

(4)产品分块优化 内饰系统产品分块对系统质量影响巨大,合理的分块会降低设计及工艺难度,同时带来较好的外观效果;不合理的分块会增加设计及匹配难度,提高系统成本,降低系统质量。

1)避免多零件对碰,消除“老鼠洞”:产品分块需避免老鼠洞的出现,不合适的产品分块会造成四个零件之间的对接配合,由于对接点需要倒圆角处理,老鼠洞也随之形成;比较好的做法是错开多个零件的分型线,避免对接产生孔洞(图16-17)。

2)减少分块数量:需减少多个零件同时配合的情况,由于误差、变形、温度等因素,每个零件都会有公差,而零件叠加配合,会造成公差的累积放大,造成精度难以控制;因此,在分块的时候,最好能够选择一个基体,其余零件与基体配合,减小误差累积,提高配合质量。该设计思想在内饰产品设计中有大量的应用,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等件都可以采用。图16-18、图16-19是某车型副仪表板的分块设计示意图,简述如下:

978-7-111-56137-8-Chapter16-20.jpg

图16-17 消除“老鼠洞”的例子

978-7-111-56137-8-Chapter16-21.jpg

图16-18 某车型副仪表板分块设计前

①原设计分前后两个部分,在内部采用了支撑用的铁支架,其余零件分成多块与铁支架配合,由于支架复杂,本身精度差,地板及CCB安装误差很大,导致各零件配合精度无法保证。

978-7-111-56137-8-Chapter16-22.jpg

图16-19 某车型副仪表板分块设计后

②经过重新分块,零件数量大大减少,外观整洁,匹配难度降低,并且原先的设计风格得以保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5)结构缺陷遮蔽 需要对内部结构及外露的缺陷进行有效的遮蔽处理(图16-20)。螺钉布置在可视区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会带来低档廉价的感觉。如果由于各种限制,无法避免,则要对其进行遮盖,比如设计堵盖等方法。

1)产品的内部结构需要进行有效的遮蔽,避免直接暴露在人的视线下,尤其是运动件,在静止位置、极限位置以及运动过程中,都需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遮蔽。

978-7-111-56137-8-Chapter16-23.jpg(www.xing528.com)

图16-20 结构缺陷遮蔽示例

2)另外,“看穿”的问题也比较常见,通常存在于相互配合的零件之间,恰当的翻边或者避开视线方向等方法都可以解决该问题。

(6)工艺缺陷处理(图16-21) 在设计中就需要对工艺可行性进行分析,需要注意如下内容:

1)产品分模线设计,要避免出现在视线范围内的A面上,尤其是处于可视区域的零件,在设计中要坚决避免。在对产品做工艺分析的时候,如果要把产品的分模线体现到A面上,那就需要得到造型等各方面的认可。同时,塑料产品上分模线的极小化,对分模线、飞边、台阶的定义,巧妙地设计模具分模面的细节。

978-7-111-56137-8-Chapter16-24.jpg

图16-21 工艺缺陷举例

2)如果无法避免,可以采用一些措施进行弥补,如在部分区域考虑采用其他零件进行遮蔽,比如密封条的唇边、表面包布或者植绒等办法。采用“美工线”,作为产品的造型特征出现,进而弱化工艺缺陷。

3)另外,需要对明显的焊接印记,粗糙的结构,暴露的钣金边缘做适当的遮蔽处理。

4)产品表面产生的缩痕、熔接痕、顶白等缺陷:这些缺陷与模具、工艺参数、材料、产品结构等密切相关。目前有分析软件可以对产品的成型工艺性进行分析,如Moldflow,通过分析,可以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节省材料及注射成本。

(7)材料 汽车内饰件要求材料具有高流动、高装饰和高性能,具有低光泽、低气味和低散发的特点。同时,要求给客户带来舒适、高档和环保的体验,并注重自身的轻量化以实现节能的目标,降低碳排放。严格的目标,需要通过双色注射、免喷漆工艺、以塑代钢等工艺和方案来实现,并能大胆使用长玻纤增强塑料、天然纤维和覆膜等新材料、新工艺。

978-7-111-56137-8-Chapter16-25.jpg

图16-22 劳斯莱斯星空顶篷

(8)内饰照明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致力于为车辆提供一个精心设计的车内环境,尤其是通过各种新的车内照明方法,为夜间驾车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设计师们正尝试在腿部空间及门饰板处设置照明灯,在车顶设置射灯,甚至还研究了车内织物的发光。比如,劳斯莱斯的星空顶篷(图16-22),既浪漫又高雅。

车内照明正在向非直接照明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挑战并不是增加照明灯,而是确保车内环境与车辆的实际运行及使用状态相符。照明设计必须在车辆设计的早期就介入,白天和夜间的照明风格必须协调。LED能耗低、寿命长,将很快取代传统的白炽灯泡。多色彩车内氛围照明将在未来车型中运用,品牌将与色彩及车内氛围照明联系起来。

2.嗅觉因素

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害气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直接影响人们对车辆质量的判断。对嗅觉产生直接影响的有气味性、甲醛含量。

(1)气味性 气味是人对环境的主观评价,会对人造成心理和生理影响。恶臭物质(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会引起气味的超标。不仅取决于它的种类和性质也取决于它的浓度。恶臭物质会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使人感到不愉快和厌恶,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使人感到压抑。

(2)甲醛含量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由于车内空间狭小,车内密封性好,气味性比较敏感,需要对内饰材料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

此外,需要对车身进行良好的密封处理,防止车外的废气进入室内;对空调进气口的设计尤其重要,进气口周边进行良好的密封隔断处理,与发动机舱隔离开,确保吸入室内的是新鲜的空气。

新的空气净化技术也在涌现,如在客车上已经采用的纳米光催化等离子复合型客车用空气净化灭菌装置,能高效清除异味、臭味、香烟味,杀灭细菌,净化空气,在载人密闭行车时能够保障氧气量,不会导致人体缺氧现象。光触媒能将空气中的氧变成负氧离子,使汽车内的空气质量得到充分改善。

3.触觉因素

针对内饰所有可触及的零件表面质量,评估零件表面的软硬、冷暖、表面黏性、平滑度、粗糙度;是否存在飞边、分型线、尖锐的倒角;按钮的响应、反馈时间、行程、操作力、平顺性等;以及功能件的响应特性等。

人体触觉高度复杂,难以在实验室内复制,因此内饰工程师往往依赖消费者的直觉来确定最舒适的车辆内部环境设计,然而,由直观反应取得的结果是不科学的。

北美某汽车公司开发了一个新型装备——触感和触觉学机器人单元,该机器人能让设计人员改进车辆内部的各个不同触点,客观地满足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图16-23)。

通过引入科学的三维方法来衡量触觉,利用摩擦、受力、粗糙感、柔软度和温度来衡量整个车辆的内部指标。这些指标数据被采集后与消费者反馈的高质量外观和感觉描述进行比较并关联起来。与人类相比,该机器人的感知分辨率更高,能够模拟复杂的人类活动,从推动旋钮到调整空调出风口,与真实的消费者体验方式一样。测量推动按钮和旋转按钮的阻力,以确定按钮不会让人感觉太松或者太紧,并逐一检测不同的按钮或旋钮,以确保有一致的感觉。确定仪表板等部件的表面柔软度、硬度和质地,以确保处于消费者偏好的范围之内。测量部件的温度,保证部件材质与人们对于该材质温度的预期感觉相符。为了实现整体紧凑感,测量部件之间的空间使间距达到最小。

4.听觉因素

每个功能部件动作的声音都必须给人带来高质量和精致的感觉;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消除异响。主要措施如下:

1)预留间隙:需要考虑不同零件在静止、运动、极限状态下的间隙,防止不同零件之间相互碰撞,产生异响。

2)隔断处理:采用毛毡、泡棉、润滑剂等材料,消除配合零件之间产生的噪声。

3)结构强化:确保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避免产生共振。

978-7-111-56137-8-Chapter16-26.jpg

图16-23 某公司开发的触感和触觉学机器人单元

4)固定牢靠:采用可靠的固定方式,防止零件之间相互运动产生噪声。

5)材料的选择:直接配合的零件,需选用耐磨性好的自润滑材料。例如,PVC与塑料及钣金接触会发出噪声,最近已被TPO取代。

随着中国汽车业愈发成熟,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愈发强大,设计在这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熟的设计,加上卓越的精致工艺,将会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必胜的要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