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舒适的乘坐空间
鉴于多方面原因考虑(经济性、政策引导还有实用方便性等),人们倾向于购买的车型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最近这几年,汽车内部空间的重要性上升得非常快。在2004年,仅有4%的车主把车辆内部空间放在首要的购车原因,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
SAE J1100《机动车车辆尺寸》推荐了车身硬点的代号、定义、测量方法。设计时需要密切关注影响舒适性的尺寸,结合竞争车型信息制定内部尺寸目标,给出适当的预留空间;对模型、实车都需要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评审,验证目标的符合度。
2.操作舒适性
从驾乘人员的主观感受出发,考核零件的操作舒适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零件位置布置得是否合理,是否很容易被找到。
2)零件是否容易触及,操作过程中是否被束缚,或者被阻挡。
3)零件标识是否容易理解,是否能够迅速地看清。
4)操作的空间是否足够,力的反馈是否合理。
设计中采用3D假人,定义手伸及界面,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种和文化存在差异,人体体型和习惯差异巨大,需要在设计中加以考虑。(www.xing528.com)
国外某些汽车设计公司利用动作捕捉软件来辅助动画设计,建立了乘客模拟系统(图16-11),让工程师更准确捕捉车内人体动作,可以在生产实车之前就进行各种虚拟仿真设计,以制造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汽车。
3.乘坐舒适性
对座椅、安全带等直接与人体接触部件的舒适性进行评估,包括静态、动态、操作方便性等。目前主要的设计分析手段有CAE分析(RAMSIS及舒适性模拟软件)、压力分布测试和道路试验主观性评估等。通过设计经验参数、CAE计算机分析和开发期间反复几次的专业主观评估,可以设计出非常舒适的座椅。
图16-11 乘客模拟系统
4.储物空间
丰富、有效、合理的车内储物空间会提高驾乘人员的方便性,给顾客带来惊喜甚至还会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在设计前期就需要根据车型定位定义合适的储物空间,并在后期进行反复的测量、验证调整。部分车型在储物盒内连接了空调出风口,不但具有储物功能,还能适当加热或制冷,成为车型的卖点。
5.驾驶人工作负荷
对于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车载电话等设备,不要设计得复杂、难懂,加重驾驶人的工作负荷,位置要布置在非常容易触及的地方。抬头显示系统(HUD)可以把某些重要的信息投影到风窗玻璃上,减轻了驾驶人的工作负荷,也保证了行车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