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设计前先要保证产品的脱模角度,使之能顺利脱模;其次进行运动校核,与车门内外板在Z向的安全距离需满足要求。
1.车身下护板的分块配置
车身下护板根据产品分块或造型不同可分为车门外护板或车身下护板,如图14-16、图14-17所示。
图14-16 车身下护板
2.车身下护板的定位设计
车身下护板尺寸较长,在产品定位设计时需考虑到材料对产品尺寸的影响。对于有前后轮眉的车型,下护板主定位点应位于产品的中心区域;若无前后轮眉,则可将定位点放置于前后两端(图14-18)。
图14-17 车门外护板
图14-18 车门外护板定位
3.车身下护板的安装点分布
对于车身下护板这类尺寸较长的零部件,与车身的安装点要求在直线上的分布尽量均匀,各安装点需保证适当的距离(图14-19中a、c值),这样有利于车身下护板与车身钣金在Y向的间隙控制,同时也有利于零件安装的牢靠性。车身下护板两端安装点与边缘距离(图14-20中b值)也应控制在较短范围内。
图14-19 车身下护板安装点布置示意图1(www.xing528.com)
图14-20 车身下护板安装点布置示意图2
4.车身下护板与周边配合件的搭接关系
车身下护板配合整个侧围,与车身上众多零部件搭接,需考虑侧围外板间隙a,一般在侧围外板处设置内凹型面,以规避间隙;由于维修拆卸时使用举升机,故对Z向间隙b同样需预留安全间隙,如图14-21所示。
图14-21 车身下护板安装断面图
5.车身下护板的精致化工艺
车身下护板由于裸露于车身之外,属外观可视件,故对产品精细化要求较高,其中尤以间隙为甚。
(1)与周边轮眉等间隙配合
1)为了充分保证车身下护板与轮眉等周边配合件之间的搭接间隙,需要在两个零件之间设计连接结构,确保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常用的控制结构如图14-22所示。
图14-22 车身下护板限位示意图
2)通过在相邻两部件上直接设计成型结构(如倒钩、定位销等)来将两部分扣合在一起。
(2)与车身钣金间隙配合 为保证与车身配合的一致性,规避车身焊接等因素导致的间隙问题,设计时在车身下护板边缘处增加胶条,以遮盖间隙,如图14-23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