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杆分析
做任何设计都不能从零开始,都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汽车内外饰设计也是如此。一百多年的汽车制造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积淀,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积淀部分体现在书本中,但从汽车产品中体现得更加形象、直观,尤其是最新的产品。我们获取这些知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标杆比对。标杆车内外饰对标研究能够快捷获取标杆车型的优秀设计元素与理念,在设计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快速提升我国品牌轿车内外饰品质、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费用,以适应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汽车行业部分后进而崛起的汽车企业当年一般都曾用过此类方法。首先购买几款不同厂家的同类型汽车,然后解体测量,分析收集相关数据,最后根据自己设计的车型定位,进行分析、借鉴和应用。
一般标杆车分析,根据产品细节的不同所做的分析科目也不同,但总的方向大致相同,一般包括间隙面差的测量、细部结构分析(包括安装点的布置/产品定位/特殊结构等)、布置空间、操作舒适性、可维修性等。表2-1列举的是一个门内饰板系统标杆车分析的简单概述。
表2-1 标杆分析示例
(续)
在预研阶段,对标研究工作的重点是确定标杆车型。标杆分为市场标杆和技术标杆。
市场标杆:进行市场研究,对即将研发的车型定位。进入哪一个细分市场?上市后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一款(或几款)车型?从而确定市场标杆车型(一两款)。内外饰研发中力争做到内外饰品质超越市场标杆。
技术标杆:选择市场上品质和性能略高于市场标杆车(一两款),不同专业领域可以有不同的技术标杆,如底盘选择A车型作为技术标杆,而内外饰品质可以选择B车型作为技术标杆。内外饰设计中,重点对技术标杆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对标研究,在设计中借鉴优秀、成熟的设计元素,力争达到技术标杆车的内外饰品质水平。
在造型设计时,就要对标杆车型进行分析。此阶段对于标杆车型分析,主要是针对零部件的结构设计、间隙面差、安装点的布置、目标市场、配合概念等的分析。对于仪表板来说,欧标与美标的头部碰撞区域的划分方法及测试方法就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膝部保护、除霜除雾要求等也是如此。对零部件的配合结构等的分析,不同车型的结构相差也很大,要通过对竞争车型的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优缺点,来优化我们的结构设计等。
在实际开展内外饰对标研究时,要求技术标杆车为新车,收集的信息更接近设计状态。首先进行内外饰品质主观评价,完成外观信息及功能信息记录等;其次,借助扫描、车辆拆解手段获得材料/料厚/重量/标准件基本信息、结构、定位/安装方式等信息,并分析获得工艺、新技术等信息;然后,对零部件进一步测试获得强度、刚度等数据信息;最后,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优缺点,得出分析结论。上述过程不可完全分割,工作开展后需要交叉进行。
2.设计构想(www.xing528.com)
汽车造型确定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汽车结构设计。但在开始结构设计之前,先对A面进行分析,看阶次、曲率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分析此内饰面拔模角度是否足够。汽车的结构设计,是确定汽车整车、部件(总成)和零件结构的工作。也就是说,设计师需要考虑由哪些零件组合成部件,又由哪些部件组合成整车。零件是构成产品的最基本的、不可再分解的单元。毫无疑问,零件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根基。零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这个零件在整个部件中的作用和要求;其次,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零件应选用什么材料和设计成什么形状;最后,零件如何与部件中其他零件相互配合和安装。
作为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零件的受力情况,经过周密的计算,确保零件的强度和刚度的数值在允许的范围内。
3.目标设定及造型输入
在新车型的开发设计中,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必须在产品设计正式展开以前加以明确,从而做到设计工作有的放矢,避免产品设计的先天不足。
在概念设计阶段应明确一些指导产品设计的原则性问题,明确产品的目标设定。这些原则性问题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新车型的开发目标,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产品的基本形式,系列产品发展规划,产品投放市场及相关交通法规,汽车标准、法规及发展动向,生产纲领,产品的设计水平,产品的造型、内部布置及结构要求,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力等。
一般造型输入是将整车的关键性指标进行约束,根据整车的目标客户,来定义整车的风格。包括整车的舒适性,操作空间的方便性,需要满足的法规要求等。表2-2是内外饰造型输入的一个简单列举。
表2-2 内外饰造型输入要求
(续)
注:★越多越重要。
对内外饰造型设计来说,舒适性和操作空间是比较关键的要素。因此对关键要素的约束值及经验值的输入要做到清晰、明确。图2-7显示的是对座椅人机舒适性的一个简单的输入(图中的输入要求仅是参考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