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意写作实操:小说构思实践

创意写作实操:小说构思实践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曾佩伦的家长把决定权交给女儿,让女儿自己选择。尽管周朴园与鲁侍萍,李益与霍小玉等之间也有一定的感情,但由于男女双方门第出身不同、经济地位悬殊,注定了他们不可能结合。这才是曾佩伦事件的真正新闻价值所在,也是这篇小说的写作价值所在。一部小说究竟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如何挖掘小说素材背后的深层意义,不把其庸俗化为花边新闻或狗血肥皂剧,这是每一位小说写作者拿起笔之前都应该认真思考的。

创意写作实操:小说构思实践

同样是在广州,2012年7月14日,《广州日报》刊载了一条惊世骇俗、引发广州全城甚至全国热议的新闻——《中大女生大三结婚大四休学一年生小孩本报记者对话当事女生曾佩伦》:

大学最大的遗憾就是做不了曾佩伦”,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毕业晚会上,有毕业生这样说道。她羡慕的其实是曾佩伦的别样人生:大二恋爱,大三结婚,于是,大四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为此而休学一年。更为八卦的是,她的丈夫比她年长18岁。

曾佩伦,1989年生,中大新闻系2008级女生。6月份的毕业照季,曾佩伦这个非毕业生也“混”在人群中,抱着刚刚出生一个月的儿子,旁边跟着的是她的丈夫。

出名要趁早,同理也适用于结婚?“为何不在最爱的时候结婚呢?”她说,幸福的人生是由每一个幸福的今天组成的,不要为了未来不确定的快乐而逼现在痛苦,这是自己反驳“等到以后再结婚”的理由。

但孩子的到来实属意外,成年人都懂的那种意外。但她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任何生命都应得到呵护,包括还没出世前。子是,她要将孩子生下来。

曾佩伦选择了职业摄影师的道路。在曾佩伦的全力支持下,丈夫风子辞职创业,制作推广一款名为闪影的iPhone拍照分享软件。风子每晚都会用闪影为曾佩伦拍一张枕头照,从一年前到现在,从未间断。

……

(记者:徐静;实习生:吴才林陈敬霖)

名校女生大三结婚大四抱子拍毕业照”这条新闻一出现,即刻劲爆广州全城,“曾佩伦”一词甚至因此被百度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收录。贾平凹当年用“农民工千里背尸返乡”的新闻素材结构《高兴》一书,如果今天以曾佩伦与众不同的婚恋经历为素材写一篇小说,又当如何入手?

第一个问题是,当一个大三女生向父母提出想在读书期间就结婚这一想法时,家长会如何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曾佩伦的家长把决定权交给女儿,让女儿自己选择。那如果家长不同意呢?在中国,这种可能性出现的儿率非常大。现在假设家长不同意,那么他们反对的理由又会是什么呢?故事又会向哪方面发展呢?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故事发展的种种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大多数人美好的愿望,但文学史上更多的是有情人未能成眷属。

情节设置练习:正在上大三的女儿带男友回家要求登记结婚

1.分歧所在:女儿尚在读大三,年纪尚小。男友同样年纪轻轻,没有事业基础。

2.家长态度: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强烈反对

(1)爸爸、妈妈均反对(www.xing528.com)

(2)爸爸反对,妈妈妥协

(3)妈妈反对,爸爸妥协

只要父母双方意见不统一,小说就会生发出许多枝节,朝不同方向发展。

3.反对理由:在保持人物关系不变,保持家长反对女儿结婚这一核心矛盾的情况下,如何使故事情节变得千变万化?除了“女儿尚在读大三,年纪尚小。男友同样年纪轻轻,没有事业基础”这一种矛盾设置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可以造成家长反对二人结婚?

(1)男孩与女孩的祖上是仇敌,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2)男孩与女孩原来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妹,例如《雷雨》中的周萍与四凤。

(3)男女双方门不当、户不对,其中一方的家长嫌贫爱富,棒打鸳鸯。

①男尊女卑:男方是公子哥儿,女方只是灰姑娘。例如《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地主的儿子、鲁侍萍是女仆;《霍小玉传》中的李益与霍小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与杜十娘,男方是官宦人家,女方是妓女。

②女尊男卑:女方是高官、地主、资本家的千金小姐,男孩只是平头百姓。例如司汤达红与黑》中,玛丽是木尔侯爵的千金,于连只是一心想往上爬的穷小子。

尽管周朴园与鲁侍萍,李益与霍小玉等之间也有一定的感情,但由于男女双方门第出身不同、经济地位悬殊,注定了他们不可能结合。在现当代文学中,还出现了另一种情况,男女双方由于政治立场的差异而难以结合,即使结合最终也要分开,如革命者与资本家的女儿,党员干部、工人、解放军与“地、富、反、坏、右”的后代……

类似的原因还有很多,按照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以及小说类型学理论,在儿女要求结婚而家长反对这一核心情节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其中任一方身份、地位、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设计,小说的情节发展有许多种走向,完全可以演绎出众多千差万别的故事。

4.思想深度:现在在校大学生结婚已是法律法规所明文允许的,曾佩伦一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二不违反校纪校规,三也不是未婚先孕,被迫“奉子成婚”,四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她和丈夫、家人能光明正大地抱着儿子在中山大学的正门前拍毕业照留念,能大大方方地接受《广州日报》及各大报纸、电视台的采访报道。然而,虽然曾佩伦的所有程序都合法合规,但此事一出,依然马上激起社会奥论的热议,这实际反映出外界对待这一事件的态度,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成年女人结婚、生子这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经历,而是对传统的教育观、婚恋观、生育观等价值观念的全新冲击——80后、90后的年青一代女大学生,对于求学、择业、婚恋、生育等人生大事,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走出一条怎样的道路,尤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刻。这才是曾佩伦事件的真正新闻价值所在,也是这篇小说的写作价值所在。一部小说究竟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如何挖掘小说素材背后的深层意义,不把其庸俗化为花边新闻或狗血肥皂剧,这是每一位小说写作者拿起笔之前都应该认真思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