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损失测度及救灾管理研究成果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损失测度及救灾管理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何树红等[12]的研究,当前学界对于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于灾害风险评估、基于不同研究区和基于经济损失的三种方法。泥石流之所以为灾害,是因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针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更多地考虑了灾害的社会属性。国内外学者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已取得丰富成果,但就实际应用情况而言,还存在一定脱节。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损失测度及救灾管理研究成果

根据何树红等[12](2019)的研究,当前学界对于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于灾害风险评估、基于不同研究区和基于经济损失的三种方法。

就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而言,该种方法源于传统泥石流灾害机理研究,通过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得出灾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即泥石流危险性),再结合灾区社会经济状况得出可能的损失(也即泥石流易损性),最终根据危险性和易损性得出灾区可能遭受的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两种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计算方式)。该方法具有以下三点优势:①在分析泥石流危险性上具有学科专业性。国内外学者在泥石流灾害危险性上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仅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理使用的方法就包括了专业的地质研究方法(包括灾区地质勘探、泥石流堆积物分析、泥石流沟自然环境检测等)、物理模型分析(包括泥石流运动分析、动量分析、能量分析等)和数学模型(如泥石流灾害数学建模、数值模拟和发生概率预测),而关于泥石流灾害社会属性的研究也拥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结合);②在泥石流易损性上考虑详细。在已有泥石流易损性分析方法中,学者均将灾区大部分承载体纳入了分析范围,如灾区可能受灾的建筑物、基础设施、道路、自然资源、牲畜,还有学者利用保险精算原理核算可能造成的人员损失,对灾区承载体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了详细核算;③结合了泥石流危险性和易损性的损失风险分析具有综合性。在经过详尽的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后,学者将两者结合后得出了更加综合的泥石流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结果,既结合了泥石流本身的自然属性,又结合了其社会属性,是一种综合的泥石流灾害损失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更具有综合性和准确性。

就基于不同研究区的研究方法而言,该研究方法通过区别不同的研究区域,结合研究区内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不同尺度范围的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该方法具有以下三点优势:①研究具有区域特点。泥石流灾害往往发生在地形复杂、地势差异大、降水丰富的地区,影响范围小至典型泥石流沟,大至部分县区,但地区之间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为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如划定不同尺度的泥石流灾害研究区域,可选择的数据范围和口径才能实现统一,将使研究具有更强的地区特点。因此,学者往往以典型泥石流沟、泥石流频发县区、频发流域、频发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研究尺度下的泥石流灾害;②借助了GIS、卫星遥感等辅助性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在诸如GIS、卫星遥感工具等地理信息软件的支持下,为不同区域的泥石流灾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数据来源,还能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同时,丰富的绘图功能为区域性泥石流灾害研究结果可视化提供了极大便利性,诸如绘制泥石流灾害风险区划图就为灾区泥石流灾害预防和发展规划了强有力的参考提供;③能促进研究区防灾减灾策略制定。针对不同的区域泥石流灾害研究(诸如城市、县区、省/自治区等尺度),其结合了研究区域自身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属性,以此为基础得出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地区针对性,这就为灾区相关部门对泥石流灾害的预防、应对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从而提高了灾区泥石流灾害的应对能力和防灾减损效率

就基于经济损失的研究方法而言,该方法更侧重泥石流灾害的社会属性,融入了经济、金融、统计、数学等多种分析方法,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该研究方法存在以下三点优势:①对经济损失的研究更具针对性。通过直接对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研究,有利于分析直接经济损失自身的规律和属性(如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统计性质分析、分布拟合和损失预测),能增进人类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了解,有利于灾区采取手段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进行提前预防和管理;②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随着经济、金融、统计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其成熟的理论在泥石流灾害经济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为泥石流灾害经济研究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丰富视角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综合了解[46]。特别是统计、数学模型和金融理论的应用,得到了丰富的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成果(如基于极值理论的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分布拟合、风险价值和期望损失计算等);③更注重分析泥石流灾害的社会属性。泥石流之所以为灾害,是因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针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更多地考虑了灾害的社会属性。该方法的研究焦点一方面集中于短期内对灾区经济的影响到中长期对国家(甚至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集中于探讨泥石流灾害对自然环境、人口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该方法更多地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这对灾区(甚至是地区和国家)预防泥石流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有效制定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以上三种方法也都存在以下三点困难:(www.xing528.com)

一是可供参考的研究数据不足。无论是针对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分析,还是易损性、综合风险分析,学者均是以灾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历史泥石流灾害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已考虑成熟的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往往在实际应用时会遇到数据缺失或数据过旧的困难,可供参考的统计年鉴或数据库非常不足,因此学者不得不减少分析要素或使用过旧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将导致研究结果出现误差,影响进一步的泥石流灾害研究。

二是研究结果与实际应用脱节。国内外学者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已取得丰富成果,但就实际应用情况而言,还存在一定脱节。一方面,在学者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并存在一定地域差异,导致了研究结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较困难;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研究结果的采纳与应用存在一定时滞性,导致最新的模型、方法无法及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三是多学科融合会产生新的问题。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为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其中的典型问题就是在其他学科体系下成立的结论可能在应用于泥石流灾害经济的研究中产生误差或直接导致与之相反的结论(如直接经济损失数据不一定服从某些统计分布;某些经济理论在泥石流灾害分析中失灵),这就需要学者对引入的学科知识或方法进行充分考虑,进一步提高了学者对泥石流灾害和引入学科研究深度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