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全国范围来看,共有15个崩塌、滑坡、流石流多发区,即横断山区、黄土高原地区、川北陕南地区、川西北龙门山地区、金沙江中下游地区、川滇交界地区、汉江安康-白河地区、川东大巴山地区、三峡地区、黔西六盘水地区、湘西地区、赣西北地区、赣东北上饶地区、北京北部怀柔-密云地区、辽东岫岩-凤城地区。按照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物质组成和活动特点,不同地区的泥石流各具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冰川泥石流为主,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降雨泥石流占优势,暴发较频繁;黄土高原泥石流分布区以暴雨激发而成的黄土泥石流为主,其暴发频率、规模和破坏力不及上述泥石流;华北和东北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暴雨或台风雨所引起的泥石流为主,其暴发频率虽较低,但规模较大、来势迅猛。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决定了泥石流灾害的空间位置分布。对于西南地区而言,首先,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极大程度地迎合了泥石流灾害形成所必需的地质地貌条件要求;其次,常年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影响,境内普遍降水丰富,充沛的水源条件自然而然地得到满足;最后,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石灰岩岩层疏松脆弱,土壤覆盖稀薄、疏松,滑坡、崩塌等灾害时有发生,为泥石流爆发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储备。因此,该地区泥石流特征及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致沿南北构造带分布,其降雨量大小、固体物质的丰富情况、陡峻的地形、沟床纵坡的大小及地质构造活动强度等对西部泥石流的形成、发育及发展起了决定作用。(www.xing528.com)
西南地区泥石流分布与本区的主要构造线、主要断裂带,特别是活动断裂带、地震带分布一致,泥石流沟沿大断裂带(特别是近期活动断裂带)、地震带和不同构造复合接触带集中分布[6]。其中,85%分布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隆起的边缘地带上。这一地区伴随着青藏高原第四纪期间的快速隆升,周边河谷如澜沧江、金沙江、岷江等强烈快速下切,形成高山峡谷地貌景观;周边断裂如阿尔金断裂、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等频繁活动,强烈地震沿这些断裂频繁发生,河谷两侧高陡斜坡上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屡屡发生,地质活动极强;高地应力区河谷强烈下切卸荷而产生的大型浅地表时效变形,对本地区的独特的地质环境及泥石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