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发生泥石流灾害10927起,给社会经济和居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例如,2008年11月2日,共造成6县(市)的48个乡镇199个村委会36.7万余人受灾;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2010年8月18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突发泥石流灾害;2011年8月15日,云南龙云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2013年7月4日傍晚,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因降雨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2016年5月8日在福建泰宁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2016年7月25日晚,九寨沟县普降暴雨,其中双河乡甘沟村发生特大泥石流;2019年8月20日,四川省汶川县累计降雨量达到65mm,导致汶川县多处发生泥石流。频发的泥石流灾害也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特征[1]。这些特征与我国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降水特征高度相关,主要呈现为时间上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以及空间上的广泛性和集中性。
(2)我国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
从年际分布情况来看,2005年至2015年间,泥石流灾害年度发生次数整体上以2010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2005年至2010年,泥石流灾害年度发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并在2010年达到顶峰,其发生次数约1900次。2010年至2015年,年度灾害次数呈现下降趋势。如图 1-1所示。
图1-1 各年度泥石流灾害发生数量 (2005—2015)
资料来源:张楠,方志伟,韩笑,陈春利,祁小博.2018
从年内分布来看,由于降水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因此每年5—9月份的雨季是当年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也是重大泥石流灾害易发时间段[1],详细见图 1-2。
(www.xing528.com)
图1-2 各月度泥石流灾害发生累计数量 (2005—2015)
数据来源:张楠,方志伟,韩笑,陈春利, 2018
由于绝大多数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主要是受强降水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高度相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逢5—10月,受海洋季风影响,雨季来临,我国陆续出现强降水。尽管不同区域集中降水存在时间差异,但根据统计数据,总的来说,泥石流灾害集中于5—10月爆发,季节性极其显著。其中,因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云南、四川等地区泥石流灾害多集中于6—9月爆发;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8月,因此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泥石流灾害多爆发于6—8月。
(3)我国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8525处,其中崩塌67478处,滑坡148214处,泥石流31687处,其他地质灾害合计41146处,共威胁1891万人和4431亿元财产的安全 。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属于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川东渝南鄂西湘西山地、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秦巴山地、黄土高原、汾渭盆地周缘、东南丘陵山地、新疆伊犁、燕山等地区。高易发区面积121万平方千米,中易发区面积273万平方千米,低易发区面积318.2万平方千米。
从空间分布上看,由于泥石流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险峻,地貌复杂,沟壑众多,同时气候湿润,局地强降水频发,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泥石流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几乎大型、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多发生于我国西南地区,因此需要将西南地区列为我国泥石流灾害的重点防护地区[2]。
对于西南地区而言,泥石流灾害高发地区主要集中于滇西横断山高山峡谷泥石流滑坡重点防治区、青藏高原东缘泥石流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
滇西横断山高山峡谷泥石流滑坡重点防治区,位于云南西部,面积12.6万平方千米。该区地貌以高山、中山为主,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通过该区,地形切割强烈,活动断裂密集,降雨充沛。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河谷及其支流沿岸,威胁两岸基础设施、居民点的安全。该区防治重点是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区、居民点、交通干线两侧的泥石流、滑坡灾害。
青藏高原东缘泥石流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该区位于云南北部、四川西南,以及四川中北部的汶川、芦山地震灾区等,是全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集中开发区,范围包括大渡河中下游、安宁河流域、雅砻江下游及黑水河上游、东川和小江流域,面积8.6万平方千米。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十分陡峭,松散碎屑物质极其丰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降雨量大,具备有利于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地形和物质条件。区内防治重点是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区、城镇、交通干线两侧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