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也是重要的“宝货”。《说文解字》卷六云:“海介虫也……古者货贝而宝龟。”贝因为其稀有珍贵,在上古先秦时期被长期用作货币。而华南沿海是海贝的重要产地。贝有大小,颜色各异,而以大为贵、以紫色为珍。“贝凡有八,紫贝最为美者,出交州。大贝出巨延州,与行贾贸易。”[15]“乃有大贝,奇姿难俦。大贝,文贝也。交趾以南海中皆有之。素质紫饰,文若罗朱。不磨不莹,彩辉光浮。思雕莫加,欲琢靡逾。”[16]“交趾北南海中,有大文贝,质白而文紫色,天资自然不假,雕琢莹而光色焕烂。”[17]
玳瑁。“玳瑁形似龟,出南海巨延州”[18]日南郡卢容县(今越南顺化)附近的南海之中是重要的玳瑁产地。玳瑁传说有解毒和辟邪的功能,所以深受古人喜爱。“玳瑁解毒兼云辟邪,余寄居广南,日见卢亭(海岛夷人)获活玳瑁龟一枚,以献连帅嗣薛王。王令生取背甲小者二片,带于左臂上以辟毒。”[19]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朝贡东汉汉桓帝,所携带贡品除了犀角、象牙之外,就是玳瑁。
珊瑚。华南沿海是珊瑚的重要产地。“珊瑚洲,在县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20]而大秦国也出产珊瑚。“珊瑚生大秦国,有洲在涨海中,距其国七八百里,名珊瑚树洲。底有磐石,水深二十余丈,珊瑚生于石上。初生白,软弱似菌。国人乘大船,截铁网,先没在水下,一年便生网目中,其色尚皇,枝柯交错,高三四丈,大者围尺余。三年色赤,便以铁钞发其根,击铁网于船,绞车举网还载鉴凿,恣意所作。若过时不凿,便枯索虫蛊。其大者输之王府,细者卖之。”[21]西晋贵族王恺和石崇斗富的典故我们耳熟能详。晋武帝赐给王恺高二尺许的珊瑚树,“世所罕比”。王恺以此在石崇面前炫耀,却被石崇顺手击碎,进而出示自己高三四尺的珊瑚树六七株,使王恺“怳然自失”[22]。而这些珊瑚是石崇担任荆州刺史时抢劫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北上的“远使商客”得来的。(www.xing528.com)
琉璃、玻璃、水精。琉璃又称为流离。《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汉武帝曾派出汉使“黄门译长”从徐闻、合浦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出使海外,求明珠、“璧流离”和奇石异物。这里的“璧流离”当属流离的一种。“琉璃出黄支、斯调、大秦、日南诸国。”[23]“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自然灰状如黄灰,生南海滨。亦可浣衣,用之不须淋,但投之水中,滑如苔石。不得此灰,则不可释。”[24]琉璃碗在魏晋时期仍然十分珍贵,曾经被列入皇帝赏赐朝臣的物品名单之中。晋朝皇帝曾经赏赐大臣诸葛恢琉璃碗一件。曹魏鱼豢《魏略》曾经记载:“天竺国人商贩至京,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砺山石,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馀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国中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25]唐传奇小说《梁四公记》亦载:“扶南大舶从西天竺国来,卖颇黎镜面,广一尺五寸,重四十斤,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26]其说法当有一定依据。史书记载水精出大秦、黄支国。“大秦国,一名黎难,宫室皆水精,为柱,食器亦然。”[27]晋葛洪的《抱朴子》记载:“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以铸作之者。”[28]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世界文明形成的方式主要有西方式和非西方式两种,非西方式即世界式,非西方式的贸易活动主要是宝货贸易[29]。可见,珍珠、香料、犀角、象牙等宝货贸易在当时多么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