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与鲁国不同,鲁国是地处内陆(山东半岛腹地)的诸侯国,传承了西周王朝的礼仪文化,是传统意义上的礼仪之邦;而齐国却依山(泰山、沂蒙山等山脉)傍海(渤海、黄海),依靠强大的航海和通商能力,得以通鱼盐之利,国力逐步强大。因此,早在齐桓公时期,齐国就已成为华夏东方大国,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国的海外贸易由来已久。周武王伐纣获胜后,在夏、商、周故地基础上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又“封师尚父於齐营丘”,遂有齐国。据《春秋》载,齐国是侯爵。周武王身边的师尚父,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即小说《封神榜》中俗称的姜太公、姜子牙),原为姜姓,其远祖为四岳,后封于吕地,遂为齐国吕氏。齐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至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
齐国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南与鲁国相邻,以泰山、齐长城为界。周武王驾崩后,周成王即位,因年龄尚小,由周公旦摄政。不久管、蔡二公作乱,淮夷叛周,周天子便给予齐太公以征伐的权力。《史记》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www.xing528.com)
齐国因临近渤海和黄海,故有鱼盐之利。《史记》载:“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杨新亮先生认为,齐国之所以由最初姜太公受封时方圆百里的小国后来发展成“膏壤二千里”“粟如丘山”的东方滨海大国,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齐国充分开发利用了“鱼盐之利舟楫之便”的海洋资源,并大力发展齐国的海洋经济。齐国后来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齐国的海洋经济文化密不可分。齐国的海洋经济文化可分为海洋渔业文化、海洋盐业文化、舟楫航海文化、丝绸商贸文化这四个方面。[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