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城市发展:以水定城,实现平衡与兼容

昆明城市发展:以水定城,实现平衡与兼容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以水定城才能实现人口、产业和环境的平衡,实现城市生态与滇池生态的兼容。2016年底,昆明市委书记明确提出了昆明城市的发展原则是“以水定城,量水发展”,要求把滇池保护作为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昆明城市发展:以水定城,实现平衡与兼容

滇池昆明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水是昆明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也是最短板的基础因子,昆明的生存发展与滇池的状况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滇池水质迅速恶化以来,城市水资源的短缺日益严峻,从根本上制约了昆明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护滇池、治理滇池污染成为昆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全省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从中央到省市区各级政府也都高度关注滇池的治理问题。

为了突破昆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解决滇池水污染后城市供水的水源问题,从1995年起,昆明市就在寻找新的水源。时任市委书记杨健强与水利专家徒步踏勘了昆明市域范围内20多个水源点,最终确定了从滇池流域之外的金沙江水系的掌鸠河引水济昆的方案。方案确定在昆明北部距主城137公里的禄劝县云龙乡、撒营盘镇境内建设4.8亿库容的大型水库,作为昆明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利用日本协力基金贷款建设。工程自1999年12月动工,2004年开始供水,2006年蓄水达到4亿立方。外流域引水改变了千百万年来昆明单纯以滇池水系为水源的历史,为昆明城市提供了新的生态承载力,也为滇池治理赢得了时间,为新世纪昆明城市的发展奠下了生态基础,是昆明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2003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昆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做了重大调整,确定了昆明城市环滇池发展的“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制定了“一湖四片”的城市发展格局。“一湖四片”是指昆明的城市布局环滇池构建北部主城区、西城区(西山至海口)、东城区(呈贡)、南城区(晋城至昆阳)。这个发展战略宣告了昆明城市已从环翠湖发展时代,进入环滇池发展时代。

经过近10年的建设,2012年聚集了8所大学的呈贡大学城和昆明市市级行政中心相继建成,市级行政中心从主城区南迁28公里至呈贡,开启了自元代以来省与市(路、府)治所在空间上相分离的时代。城市开始有了两个大的中心区。呈贡新区开始发挥行政中心特有的聚集资本、资源、人口、产业、财富的效应。城市基础设施向行政中心所在地倾斜的客观效应使呈贡成为与主城相对应的新核心。而此前率先在2010年建成的距主城14公里的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170万平方米的市场,则承接了主城的商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成为主城和呈贡之间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市场、交通节点。为推动和适应昆明爆炸式发展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继二环高速和三环绕城高速陆续通车,市内公路总里程达17600多公里。地铁6号、1号、2号线已建成通车、成昆、沪昆、南昆、内昆等6条铁路干支线在昆明交汇,云桂、沪昆高铁建成通车。城市公路形成了5条高速公路和7条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射线公路体系,分别通向缅、越、老、泰等国家和上海、北京、四川、贵州等省、市。2012年新建成的长水机场是中国四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之一,年吞吐量为4000万人次。昆明城已不再是汪湛海规划的那座挂在滇池东北角上的小小龟城,而是内环滇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环湖发展战略是在昆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瓶颈的情况下提出的。环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昆明加大了滇池治理和全市性的生态环境建设,相继规划建设了200多项工程,投入近400亿元。从2009年起,昆明制定了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目标,对滇池进行全流域治理。治理工作的重点从滇池湖盆区扩大到全流域,注重内外有机结合,着眼于长期综合治理和保护,治理的方式从单纯的工程治理发展为工程与生态治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社会治理相统一。实施了全面截污、清污和外流域调水等系列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治理进程。主城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5万吨,全域绿化率达到42%,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则达50%。为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昆明市在入湖的所有河道建立了河长制,实施由市县领导干部担任河长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责任制,对各条河道出现的问题由河长负责协调解决。与此同时,为了恢复滇池生态系统和周边水环境,还强力实行了“退塘、退人、退田、退房,还湖、还林、还湿地,护生态”的“四退三环一护”工程,经过数年的努力,有效逆转了“人进湖退”的局面,切实遏止了滇池的污染。到2012年,滇池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明显下降。(www.xing528.com)

几千年来,昆明的发展一直是以向滇池索取水源和空间的形式实现的,是一个人进湖退的历史。但滇池是高原小流域上的高海拔湖泊,又位于三江分水岭地带,周边的湖泊和主要河流的海拔都低于滇池,除了降雨和盆地周边的面山的来水,滇池几乎没有其他水源,无节制、无休止地向滇池要水、要地、要空间,最终只能是自毁城市的生存之本,导致昆明的衰落和死亡。滇池的水资源、水环境制约着昆明城市的建设规模、城市布局和功能结构,制约着城市人口数量、产业选择和城市定位,影响着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只有以水定城才能实现人口、产业和环境的平衡,实现城市生态与滇池生态的兼容。

在昆明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上,2011年发布的《昆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提出了昆明城市空间布局的新方向,城市总体发展方向是南延、北拓,形成“一核五轴三层多心”的依托主城分散延伸发展的离散式格局,淡化了当年“一湖四片”的规划。昆明主城的南北中轴线也再次向东移至北京路。2015年,经过爆炸式扩张阶段,昆明市的建成区面积已达470平方公里,比1995年的117平方公里净增了353平方公里。

2016年底,昆明市委书记明确提出了昆明城市的发展原则是“以水定城,量水发展”,要求把滇池保护作为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昆明城市的发展思路全面回归到与滇池共生存、与滇池共发展的道路上。

回首数千年往事,循着昆明历史沉积的灰线,我们看到的是昆明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从那些变与不变的历史轨迹中,我们认识的是昆明的特定性质和特殊优势,它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昆明。昆明城市建设、发展、治理、保护的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是昆明未来发展的前鉴,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昭示着我们应如何建设、发展和保护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行动更理性,步伐更坚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