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毓英与蔡锷:昆明革命的默契

黄毓英与蔡锷:昆明革命的默契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8年底到昆明后,黄毓英被选为“同盟会”昆明机关负责人。当蔡锷从广西调到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时,黄毓英冒死劝说蔡锷支持革命。从此,蔡锷与云南革命党人达成了默契,暗中保持联络,对云南的反清活动做了很好的掩护。10月30日傍晚,黄毓英所部士兵率先开枪打死了反动军官,打响昆明辛亥“重九”起义的第一枪。黄毓英遇害后,1913年8月28日遗骸运回昆明时,各界人士万余出城迎柩。

黄毓英与蔡锷:昆明革命的默契

云南辛亥起义不能不提到黄毓英。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县人。1903年到日本留学后,加入“同盟会”。1908年弃学回国参加河口起义,刚至香港,闻起义失败,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从新加坡经缅甸潜入滇西,辗转于腾越、永昌等地,历经千辛万苦,发展“同盟会”会员,为滇西反清起义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途经仰光时,黄毓英筹划创办《光华日报》,成立了“同盟会”仰光分会,将缅甸与云南境内的反清斗争连为一体,形成了互为支援之势,被称之为“云南早期最杰出的反清革命人物之一”。

1908年底到昆明后,黄毓英被选为“同盟会”昆明机关负责人。他与讲武堂师生广为联系,进入新军革命党人李鸿祥为管带的三营任排长,致力于发动军队起义,以“革命的穿梭者”把新军中的革命力量结成了团体。当蔡锷从广西调到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时,黄毓英冒死劝说蔡锷支持革命。蔡锷见他“初入谒,头角峥嵘,目光四射,大奇之”,不禁厉声喝道:“你怎敢来见我?”

黄毓英答道:“不怕你,我才来见你,要是怕你,我就不来!”遂向蔡锷和盘托出了云南“同盟会”的打算。蔡锷乃慨然道:“我接受你的来意,请转告同仁,我自会运用时机,时机到了就干!”从此,蔡锷与云南革命党人达成了默契,暗中保持联络,对云南的反清活动做了很好的掩护。(www.xing528.com)

1911年10月28日,在昆明洪化桥唐继尧住所举行的决定起义的第五次秘密会议上,与会者中的一些人对尽快举行武装起义之事犹豫不决,黄毓英勃然大怒道:“事急矣,诸公若不从我之主张,倘事机败露,余亦不愿独享烈士之名,必谓与诸公同党。”在黄毓英大义凛然的逼迫下,“群皆吐舌,呆若木鸡”,由于蔡锷坚决支持黄毓英,“于是最高级之军官,皆以黄君之言为当”,同意了黄毓英的主张,一致推荐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并决定了起义的时间和事项。10月30日傍晚,黄毓英所部士兵率先开枪打死了反动军官,打响昆明辛亥“重九”起义的第一枪。黄毓英和管带李鸿祥随即率七十三标起义军向昆明北门杀去。他们爬上城墙,黑暗中遇见一队巡防清军,黄毓英开枪将最先者击毙,其他清军拔腿便逃,起义部队用特意带来的大斧头砍开城门,一拥而入,展开了夺取军械局的战斗。所以,黄毓英为光复昆明全城,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立下了头功,故被称誉为“重九”起义的“首功者”。

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都督府成立后,黄毓英任援川军第一大队长,率部支援四川的反清斗争,后奉贵州都督唐继尧电召入黔,1912年5月行至贵州思南时,被埋伏在路边草丛中的土匪连发数枪,中弹身亡,年仅28岁。黄毓英遇害后,1913年8月28日遗骸运回昆明时,各界人士万余出城迎柩。民国七年(1918),云南各界为纪念黄毓英,先在忠烈祠(今连云宾馆)铸立铜像,后将翠湖之南的尽忠寺改为专祀他的祠堂,匾曰:“黄武毅公祠”,寺之东、西两条街由此得名黄公东、西街沿用至今。寺前那道陡坡也得“尽忠坡”之名。尽忠寺改建为“黄武毅公祠”后,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了“乾坤正气”。后来祠堂相继改作机关、学校,仅存《黄子和祠堂碑》。1987年,五华区人民政府将设在祠内的东风小学更名为“毓英小学”,并投资修建毓英亭,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示对这位革命先贤的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