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义军兴起,昆明烽火-《昆明史话》

义军兴起,昆明烽火-《昆明史话》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56年秋,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发动反清起义,云南进入了长达18年的烽火岁月,省会昆明城多次陷入重围。同治六年,杜文秀派出“十八大司”(将军)率领20万人,以压倒优势向东进攻滇中地区,从西、北、南三面兵临昆明城下,形成对昆明的包围,持续2年之久。刘岳昭率部从贵州来援,却在寻甸遭到起义军的痛击,受到清廷革职留任处分。

义军兴起,昆明烽火-《昆明史话》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2年后,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农民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心的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而与此同时,由于银、铜、锡价的高涨,云南开矿采矿形成高潮,各地矿产纠纷不断,造成一些以争夺矿产为目的的新型地方豪强。这些地方恶势力或与官府相勾结,或相互呼应共同打劫欺凌百姓,云南境内因矿而起的地方冲突、民族冲突集中爆发。云南地方政府在处置各地矿产纠纷、民族冲突中采取了偏袒和激化矛盾的措施,冲突很快发展为民变和遍及滇南、滇西的以回族为主的反清大起义。

1856年秋,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发动反清起义,云南进入了长达18年(此前2年云南各地各民族的起义已成燎原之势)的烽火岁月,省会昆明城多次陷入重围。

杜文秀(1828—1872),字云焕,回族,云南保山人,因不忿于官府对回族民众的欺压和枉法滥杀,率众起义,并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政权,自任“总统兵马大元帅”。自1856—1866年的10年间,杜文秀率军先后6次粉碎了清王朝对大理政权的大规模进攻,并先后攻克滇西大片地区,控制了53个县。

同治六年(1867),杜文秀派出“十八大司”(将军)率领20万人,以压倒优势向东进攻滇中地区,从西、北、南三面兵临昆明城下,形成对昆明的包围,持续2年之久。而在这之前,马凌汉、马荣等部也曾包围或进入昆明。其中,在同治二年(1863),马荣率5000人进入昆明,举行“灯宵”(正月十五日)起义,占领了五华书院,杀了云贵总督潘铎,但起义15天后失败。

杜文秀军进军昆明,提出了“锄满、拊汉、除奸”的政治纲领,以及“善良者抚,顽梗不服者杀;首恶元凶,严加惩办”的区别对待政策,制定了义军“毋掳掠,毋贪财,毋凌妇女”的三项纪律。并积极与太平军联系,争取太平天国在军事上、政治上的支持。

到1869年2月,起义军已进入昆明坝区,先后攻克昆明附近的县城富民、安宁、易门、昆阳、新兴、晋宁呈贡等重要集镇和关口,城中的清军回族将领纷纷密谋倒戈。

清廷内部及地方官吏十分恐慌,继任云贵总督张凯嵩,迫于起义军的声势不敢赴滇就任,清廷只得将其革职,另任命刘岳昭为云贵总督,布政使岑毓英为云南巡抚。岑毓英领兵进入昆明,与起义军对峙。(www.xing528.com)

刘岳昭率部从贵州来援,却在寻甸遭到起义军的痛击,受到清廷革职留任处分。

但是这时起义军在战略上出现错误,没有集中主力迅速消灭岑毓英的主力,而把自己的力量消耗在截断敌人东面的粮道上,给岑毓英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由于战事旷日持久,起义军内部一些不坚定分子如李芳园、段成功等受了岑毓英欺骗,以至全局瓦解。到1870年底,清军转入反攻,起义军围城战役完全失败。

起义军在战斗中仍然表现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清朝官吏张涛在《滇乱纪略》中写道,在一座叫“五花寺”的“后炮台”里,清军攻到了炮台楼下,但起义军在和外面断绝了一切联系和供应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两天两夜,最后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因此,张涛评价这些起义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自古罕有的”。

大理政权围攻昆明的东征战役,经历了1年零10个月,最后以失败告终,这就严重地削弱了大理政权的军事实力。此后,大理政权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退守大理。到1872年底,大理城终于被清军攻破,杜文秀自杀,起义完全失败。

战后的昆明城,由于长年战争的影响,城外的平民百姓纷纷避入城内,从而逐渐改变了昆明城内“官多民少”的人口结构。战后的恢复重建也使更多周边人口迁入了城市。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发生在云南的这场跨咸丰、同治两代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与太平天国战争一道,给了清政府予沉重的打击,使所谓“咸同中兴”的基础化为泡沫,让清廷彻底丧失了中兴的机会。战争给云南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苦难,战前云南人口约1400万,战后仅存600余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