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史话:建设经济以儒兴学

昆明史话:建设经济以儒兴学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境内有不少以十二生肖动物命名的赶集街名,就是从元代开始的。这些通道的开通和修建,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联结内地、辐射域外的交通纽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赛典赤在云南大力兴办儒学。后经过迁建、重修,至今犹存。元代云南的领导者还很重视医学、阴阳学的普及,把它们的地位与儒学并列。1279年,赛典赤死于任上,出殡时三万多民众相送,“百姓巷哭”。

昆明史话:建设经济以儒兴学

赛典赤重视发展云南的经济。聚集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在治理滇池的同时,他又积极清理户口,设立屯田区多处,垦田20万亩,并引进了内地的稻、桑、麻等优良品种及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人们吃、穿、用等生活条件。

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有了富裕,交换就有了基础。云南境内有不少以十二生肖动物命名的赶集街名,就是从元代开始的。定时定点的集市交易有效促进了商业的兴旺,也促进了交易形式的发展。元代以前南诏、大理境内的商品交换主要还是以物易物,货币还不普及。赛典赤是中亚丝绸之路上的行商部落的首领,自然知道货币在商业流通中的作用,所以元代开始云南城乡大力推行钞、币,特别是金属货币。南中相沿已久的贝币(以海贝作货币),逐渐势弱。赛典赤治下,对工商业采取了薄税政策,鼓励民间开矿,使金、银、铁、铜等采矿业和手工业都获得了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贸易活跃的状况。

赛典赤还重视修路置驿,畅通商旅。赛典赤命其部将爱鲁在滇东北用兵和守卫之际,分兵修复乌蒙古商道。这是一条从石门关(今豆沙关)东北过四川筠连、高县达宜宾的陆路通道,另有从屏山至宜宾的水路通道。爱鲁在这一带沿途设置了陆站和水站。从此,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中庆路可顺畅抵达叙州(宜宾),再由水路(长江)顺流而下抵达长江中下游的发达地区。

滇西北一线,也因蒙古军队1253年南下经丽江入大理而开通,后来元代在沿途置驿站,以后又不断地修治和维护,成为该地区的一条重要商道。

滇西一线,古已有道,南诏、大理时期已有修治和经营。因元代曾一度缅甸纳入自己的版图,设立了缅中行省,嗣后又长期将缅甸作为藩属,为了向缅地输送人员物资,元代对这条通道又继续加以维护。这些通道的开通和修建,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联结内地、辐射域外的交通纽带。

赛典赤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认为云南地远蛮荒,部族众多,不施以教化就很难实现有效有序的治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赛典赤在云南大力兴办儒学。他和劝农使张立道拿出自己的薪俸和积蓄筹建文庙,至元十一年(1274)就在中庆府建立了云南第一座孔庙。这座孔庙建于昆明城中偏北(今之五华山)。后经过迁建、重修,至今犹存(即今昆明城内之文庙)。昆明文庙设庙学,每期招收约150名学生。由于赛典赤开创的影响,在元代的云南,先后在大理、临安(今建水)、安宁、嵩明、邓川、永昌(今保山)、丽江、鹤庆等地建立了孔庙。元代还设置了教育行政机构,创办明伦堂,购置经史书籍划给学田,使孔庙与学校教育经费有了固定的来源。不久,就培养出了一批本地知名的知识分子,如在庙学里学习的昆明人王楫、李敬仁、李郁、段天祥、李天佑等5人在全国会试中金榜题名,中了进士,成为州、府直至省一级的“儒臣”,使云南“文化侔于中州”。(www.xing528.com)

在赛典赤治滇时期,内地的汉传大乘佛教传入昆明,出了一位深通内地佛学经典的雄辩法师。第一部云南地方志书《云南志略》,第一所“惠民药局”,第一个气象台(测景所),以及御书阁(图书馆)等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元代云南的领导者还很重视医学、阴阳学(属天文术数知识)的普及,把它们的地位与儒学并列。

此外,赛典赤在民生方面,取轻徭薄税,与民休息的政策;还在城中设立“养院”“养济院”和“义廪”(即义仓),帮助困难民众分忧解难。

赛典赤是元代卓越的政治家,他治滇6年,对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安定人民生活,团结边疆民族,巩固西南疆土做了杰出贡献,也为昆明城的建设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得到民众的爱戴。1279年,赛典赤死于任上,出殡时三万多民众相送,“百姓巷哭”。他逝世后,被元世祖追谥为“咸阳王”,葬于昆明五里多,其墓至今尚存。

五里多,旧名“兀尔朵”,是蒙古语“帐殿”的意思。元时坐镇云南的梁王,曾在这里设过帐殿作为离宫别墅,在修建赛典赤墓时,亦曾在此张幕设祭,因此俗称兀尔朵,后谐音为五里多。每逢伊斯兰盛大节日,当地回族老人纷纷前往敬拜凭吊。昆明人民还曾建过咸阳王庙、报功祠和忠爱坊,来纪念这位历史名人。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五里多赛典赤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多赛典赤墓,过去有人认为系赛典赤的衣冠冢,而真墓则在昆明松花坝水库的马家庵。近人研究认为,五里多墓应即赛典赤之真墓。该墓体呈长方形,石砌,冢体高2.7米,长2.3米,宽l.3米,顶为青石雕刻的石瓦,正面刻汉文“元咸阳王赡思丁墓”,背为蒙文碑记,左右侧为《元史·赡思丁传》及袁嘉谷撰书《重修咸阳王陵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