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史话:兴修水利滇池

昆明史话:兴修水利滇池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治理水患,当务之急是拓宽海口,疏通螳螂川河道,以泄滇池之水,使出入水量保持相对平衡,水位相对稳定,才能达到根治水患的目的。此外,还在海口筑闸以控制滇池水位,减少夏秋洪水泛滥。此后赛典赤有计划地开闸放水,降低了滇池水位,获得良田10多万亩。因此,云南人常把赛典赤对滇池的治理与李冰父子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相提并论,称他为后世治理滇池之师。

昆明史话:兴修水利滇池

赛典赤在任云南平章政事的6年间,为云南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发展了地方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疏浚河道,治理滇池是赛典赤一个突出的功绩。滇池是“高原明珠”,云贵高原的淡水湖泊,属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段,位于普渡河的上游,在昆明主城的东南面,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滇池的变化,与昆明城市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滇池形成到现在约有340万年的历史,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水位下降,湖水由深变浅,水面由大变小。据测算,唐宋时期,水面有510平方公里,元朝时水面降到410平方公里,明朝时350平方公里,清朝时320平方公里,而今天只有300平方公里。滇池库容,唐宋时为18.5亿立方米,到清代为16亿立方米,今天约为15.3亿立方米。赛典赤到云南时,昆明郊区的田地主要依靠滇池灌溉。但这时,滇池一方面湖面缩小,水位下降、灌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又因河道淤积,雨季一到就常常泛滥成灾。赛典赤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这主要是昆明东北面以盘龙江为首的流入水系及西南唯一的出水口——海口螳螂川河道——自然淤塞,江水上涨及滇池水位升高造成的。要治理水患,当务之急是拓宽海口,疏通螳螂川河道,以泄滇池之水,使出入水量保持相对平衡,水位相对稳定,才能达到根治水患的目的。

在弄清了水患原因和制订了治理方案以后,赛典赤选派熟悉水利的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与赛典赤的第三个儿子忽辛一起,组织人民疏浚流入滇池的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海源河、宝象河、马料河等六条河道,建造坝闸、涵洞,以利灌溉。在盘龙江上游建筑谷昌坝水库(今松华坝水库原址),拦洪蓄水;把盘龙江水分流入金汁河,既减轻了洪水对沿岸农田和中庆城的威胁,也扩大了灌溉面积。接着,又指挥民工,挖开滇池出海口至石龙坝、安宁一段河道中的鸡心、螺壳、牛舌等险滩,使滇池泄洪通道畅流无阻。此外,还在海口筑闸以控制滇池水位,减少夏秋洪水泛滥。此后赛典赤有计划地开闸放水,降低了滇池水位,获得良田10多万亩。(www.xing528.com)

以上六河及螳螂川、海口的治理,前后共3年,到至元十五年(1278)始告结束。从此,昆明城郊西北至东北、东南及海口一带,形成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科学,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系统工程

赛典赤、张立道等对滇池的治理,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保护了中庆城,也为昆明城随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因此,云南人常把赛典赤对滇池的治理与李冰父子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相提并论,称他为后世治理滇池之师。而赛典赤所建的谷昌坝,也一直是昆明城乡供水的主要水源,被称为“昆明人头上的一碗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