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向设计与翻模:与叶雄进的战略对话

正向设计与翻模:与叶雄进的战略对话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院领导要做正向设计,模型建完就出图。有一群最焦虑的就是翻模的人,他们可能在一些公司专设的BIM部门,或者是一些咨询公司。而且,学习本身也是治疗焦虑的好办法。还有就是,我觉得BIM在给人类的生活生存空间带来另一个呈现方式。除了现阶段正向设计还不能完全实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正向设计与翻模:与叶雄进的战略对话

扫一扫,看本节精彩视频

本节我们脱离软件本身,继续和叶老师进行对话,从他的视角来看看BIM行业现状和未来,下文B代表BIMBOX,Y代表叶老师。

B:您最早接触BIM的时候,国内是怎样的情况?

Y:2006年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以为是要去做AutoCAD上的开发和技术服务,去了以后Autodesk给我安排的工作是Revit。

那时候在国内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知道BIM,我当时拿到这个软件的时候觉得很兴奋,只要一个地方改了其他地方都跟着动了,全三维设计还是非常新鲜的。

但是那时候真是看不到未来,那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后来我就开始写微博,录视频,做一些分享,慢慢就进入这个圈子了。

B:最早学二次开发的人一般大家都会去看叶老师的博客,到现在其实二次开发的人还在读这个博客。

Y:后来,冥冥之中我心里有这么一个创业的想法。另外一个出来的原因是基于我的个人信仰,也逐渐开始对社会产生促进作用。

在当时,这是我想去做的事情,就出来创业了。直到现在,我们也是采用非常诚实的方式对待合作伙伴,用这样的一个理念经营公司。

B:您在国内有一点特别著名,就是分享的精神。

Y:我觉得使人受益这是我很想做的事情,写文章、录视频免费传播可以使很多人得到益处,做点好事是很愉悦的。

而且从长期来讲,对公司也是有正向回报的。看似把东西分享出去,但是后来大家给我的回报是对我的信任,更加的无价。我们几乎没有市场人员,这样的一个行为,带来的回报超过我们的想象。

B:其实这点也是能给人一些启发,就是分享之后从长期来讲,得到的可能比你分享出去的更多,BIM本身也有信息共享的含义在里面。

回看BIM这十几年您觉得有哪些变化?

Y:第一是知名度越来越大,理念上大家越来越能认可,现在基本上对于BIM该不该做,争论不太多了,对于BIM是什么,也基本上建立了共识。

第二是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在一些重大项目上,比如上海中心、中国尊、机场项目,在很多应用点上越来越全方位地使用BIM技术。

B:在很多的公司企业或者是一些项目上面,高层的想法和底层的执行者有一些割裂,甚至会有一些矛盾,您对这个事怎么看?

Y:这件事情在设计院是比较明显。

设计院领导要做正向设计,模型建完就出图。但底下细节执行的层面,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Revit在运行特别大的模型时,它的更新和绘制会比较慢,对工作的细致程度要求也更高。设计师第一个感觉就是我的工作量多了,以前多简单啊,现在我要把那么多细节都给他表示出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挣的钱没增加,他觉得不值得。

所以很多设计院最后搞不下去,不是领导不愿意改,是设计师层面,他们说:“我不干了,你把我调到其他部门去吧。”

B:2017年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焦虑”,建筑行业里的人焦虑,不在行业里的人也焦虑,做开发的人焦虑,做项目的人也焦虑。有一群最焦虑的就是翻模的人,他们可能在一些公司专设的BIM部门,或者是一些咨询公司。其实他们非常焦虑的就是自己的未来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Y:我能理解这部分人,确实很焦虑。

我认为工具的出现,能解决一些效率问题,如果把重复劳动的时间缩短,你就可以学习建筑设计机电设计、参数计算等。你把你会的东西加快速度,腾出时间来就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

就是说搞翻模的人千万不要天天搞翻模,那真的是没什么发展,你要预备下一步做什么事情,要从知识上去储备。待在原地焦虑不如去行动去学习,你在任何的年纪任何的年代,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学习上都是不吃亏的。而且,学习本身也是治疗焦虑的好办法。

B:刚才说的是个人,对于翻模,在企业层面有点问题想请教您。有的单位比如说施工企业,翻模人员交付一个模型就到此为止,没有下一步的工作了,那花钱买了这个模型的人下一步也不知道该干吗了,到下一个项目可能就觉得花几十万元钱买了一个U盘,不值得,就走不下去了。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Y:目前来讲,BIM在一些基础项目应用中起码实现了管线综合,实现了空间的规划,这个价值已经体现一部分了,但是还可以做更多。

现在有个模型在那放着,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做运维,做轻量化的应用,放在云端做协同,做信息的记录等。另外BIM加上GIS的发展,也会有很多的商机

人有70%的时间是待在建筑物里面的,你不能只关心它的建造过程,还有人们后期在里面的生活,比如室内物体的放置,比如有的人租房子、租办公室,提前能不能不去挨家挨户地转,先在云端看看空间和装饰,这都是它的使用用途。(www.xing528.com)

还有就是,我觉得BIM在给人类的生活生存空间带来另一个呈现方式。比如华为,把他的所有机房机柜,用BIM模型做出来,然后他们远程地去看,把一些数据也附在模型上面,直接用肉眼就可以看出里面什么设备坏了需要维修,不用到一堆数据里面去找信息。

B:就是说模型代替Excel的表格,作为一个新的信息载体

Y:对,一个新的展现方式。

B:以您的判断,翻模这个市场、这个工种,应该还会存在多久?

Y:我还是很乐观地看翻模这件事情。

除了现阶段正向设计还不能完全实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现在我国的房地产,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翻新,翻新就会需要重新建模。一般这些建筑15年至少要翻新一次,早期这些图样都交到建委那里备案的,可以拿出来这些电子图,把模型建出来,再做整改,做装修

建造就是一次性的,装修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所以翻模这件事情我觉得它还是会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从运维的角度。

B:也就是说在这些市场,翻模和正向设计,就不是对立的关系,房子已经在那了,他就没法用正向设计再去翻新了。

Y:对,所以我觉得这块市场还是比较乐观,它还是会在一段时期内有生存空间。

B:刚才说到焦虑,还有一群人就是造价师,BIM来了是不是造价师的饭碗就没有了?

Y:我觉得造价师的饭碗仍然会存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工具或者一个平台,人数可能会稍微少那么一点,但不会消失。

造价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设计师他们是不关注的,这部分内容需要懂造价的人去管理。我们一直说一模多用这个事其实也还是存在于理论里的,设计师做完了东西,造价师拿过来直接一键算量,但其实事实不是这样,每一个环节还是需要人去做具体的工作。

B:对于一些企业的BIM小组,创业的公司,现在向Revit二次开发这个方向去投入精力和金钱,您觉得机会还多吗?

Y:如果有些企业愿意自己做的话,我觉得基础设施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比如水利、电力、铁路地铁、机场等,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去走不同的路。

但是普通工民建行业现在启动的厂家比较多,都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已经开始在淘汰了。这块市场可能生存起来不那么容易,除非你有相当厉害的技术,一下子突破了什么重大的技术,但概率很小。

B:现在大家模型探讨得比较多,这块也相对来说成熟一些了,但是信息,也就是Infor-mation,大家探讨得不太多,也不是很深,您对目前和未来BIM中的Information的应用有什么看法?

Y:现在国内一些项目因为涉及很多敏感的地方,导致信息难以流通,为什么?

比如设计单位,他不想把模型放出去,因为模型涉及很多核心的东西在里面。比如地铁,还有一些PC设计,他不想把模型给你,他一给你,你一下学会了,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导致了信息割裂,传不下去。

那为什么美国用得还比较好呢?美国人做总承包比较多,设计和施工基本上是一个利益体,不像国内各种单位分得比较开。

我觉得现在黄强院长,他在推动一个工作叫P-BIM。说的是,你不要把模型给我,你只要把信息拿出来,数据传一传就行了,这也许是一个解决的方向。

另外我相信就是随着新一代的人,不断加入到这个生产力大军当中,这个问题会慢慢地解决,他们会越来越习惯云端的工作方式,信息共享的工作方式,他们是新方式的原住民。

B:这两年除了BIM,装配式也特别火,这两个技术的结合您怎么看待?

Y:我非常看好这两个技术结合的探索,为什么装配式用在BIM里面很合适?是因为BIM非常好地解决了装配式里面尺寸确定的问题,节点搭接的问题,在生产过程当中实现数字化监控。

装配式的设计单元很小,它从模型体量上讲很容易实现,避开Revit慢这个问题,又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解决实体建造的问题,这是未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B:BIM过去十几年了,如果再往后展望十几年,假设BIM能成,它应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Y:我觉得那个时候,应该能够实现信息无缝流通,解决现在这个信息割裂的问题,人们能设计出更好的房子,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更加规范,从模型向管理发展,我觉得这是未来一个方向。

B:那您觉得BIM有没有可能会消亡?

Y:我觉得BIM绝对不会消亡,这个行业里面,近五年之内,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只能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它是一种新的技术,它能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BIM行业其实已经在不可逆地向前发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