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看本节精彩视频
上一节我们把协同功能单独留下来了,因为这不是用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话题。你可能经常听到“协同工作”这个词,比如协同工作可以节省20%的时间成本,比如项目全生命周期协同工作框架的建设,听了很多的概念,却还是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它到底有什么用呢?
其实BIM协同工作没有那么神秘,就是分工合作,只不过加入了网络连接和权限管理而已。
18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现这么个规律,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
可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效率差了200多倍。亚当·斯密就在这个小事里,发现了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
回到BIM协同工作上,它就是很多人同时做一个项目,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还有一些人随时指导工作方向。
人们常说的协同工作分两种,一种是内部协同,另外一种是外部协同。很多人讲的BIM协同,都是把这两种协同混淆到一起了。实际上它们俩从理念,到使用的软件功能,到思路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内部协同,是在一个团队里(可能是一个设计小组)同时做一个项目,彼此之间互相沟通。它最关注的是,怎么能通过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外部协同是团队在工作过程中,客户或者上级设计团队,随时了解设计进展,并指导设计方向,而不是说等设计工作完成后,再开会收集修改意见,然后再继续工作。(www.xing528.com)
这是你和客户之间的协同,也可能是你和其他团队之间的协作。他们只给你提出意见,不参与你的工作。这里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
一定要把这两种协同区分开。
这里要讲的,Revit提供的,是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放到后面来讲。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使用很多先进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可是工程项目中还维持着传统的方式。协同工作其实也是这样,它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工具。
拿BIMBOX来说,在准备节目、起草讲稿,或者是准备本书的时候。我们就不是每个人用Word各写各的,然后往一块再拼,而会使用一些协同工具。比如微软的OneNote,或者是国内的石墨文档。不用把文件传来传去的,大家都在线,在同一篇文章里修改,它会自动标注是由哪个人修改的,这样效率就很高。
这种思想同样可以带到BIM工作里来。
拿Revit来举例,设计协同或者说内部协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文件链接,一种是工作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