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轿车驾驶人手册》:有效防治车内杀手

《轿车驾驶人手册》:有效防治车内杀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调查,目前国内汽车有93.82%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环境污染,严重危害驾驶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车内杀手”要严加防治,不可掉以轻心。新车购买后,半年内一定要加强通风,并定期清洗车内空调,尽量保持车内空气新鲜。驾驶人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打开车窗,引进新鲜空气。7)拒绝宠物,下车洗手。此外,为防止车内生物污染,最好不要将宠物带进车内。此时,驾乘人员要下车休息片刻,等身体恢复正常后再上车。

《轿车驾驶人手册》:有效防治车内杀手

据调查,目前国内汽车有93.82%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环境污染,严重危害驾驶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车内杀手”要严加防治,不可掉以轻心。

1)买车时候,注意密封。买车时,不要只考虑汽车价格、机械性能和外观款式,在评价驾乘舒适性的同时要注意考察车内的空气环境质量。因此,选择车身密封性较好的车辆,可以有效地减少自身或者其他车辆的尾气进入车内造成污染。

2)二次装饰,避免污染。新车塑料包装必须拆除,同时要注意选择使用无污染或有害物质含量低的装饰品,并尽量避免过度装饰。购买装饰品时,不妨闻一闻,对那些有刺激气味的产品,最好敬而远之。

3)加强通风,定期清洗。新车购买后,半年内一定要加强通风,并定期清洗车内空调,尽量保持车内空气新鲜。特别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的异常气味。如果车内的有害气体挥发释放不干净,气味很严重,可以到通过计量认证的空气检测部门鉴定汽车中有毒物质含量。

4)空气交流,保证新鲜。驾驶人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打开车窗,引进新鲜空气。严禁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开着空调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儿童、老人或者体质较弱者尤其要注意。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要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5)行车路线,相对良好。驾驶人应该具有选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的意识,正如选购污染低的绿色食品一样,尽量在开阔、空气流动性强、空气质量相对良好的线路行车,并养成根据车外空气状况及时调整车内空调循环系统的习惯。

6)烟雾危害,尽量减少。如果在车内吸烟,一定要保证良好通风,但最好不要在车内吸烟,因为烟中含有的有害气体比如甲醛、苯等会附着在车内,危害会持续存在。

7)拒绝宠物,下车洗手。开完车,到了办公室、工作场所或回到家里,一定要注意洗手。此外,为防止车内生物污染,最好不要将宠物带进车内。如果非带不可,一定要备有特殊的设备。(www.xing528.com)

8)身体不适,下车休息。驾驶人或乘车人如果感到头晕、发沉和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并在排除晕车和其他病因的前提下,应考虑到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此时,驾乘人员要下车休息片刻,等身体恢复正常后再上车。

9)高温之下,防车暴晒。高温会促使有机挥发物的挥发,所以停放轿车时一定要防止高温暴晒。此外,在夏季车内经常密闭使用空调的情况下,最好先用“汽车桑拿”进行消毒,保持一个清洁环保的车内环境,以避免在高温天气下汽车内固有污染物蔓延。

10)定期检修,排除隐患。经常清洁车厢内的地毯、脚垫、椅套;定期清理汽车空调机;定期对汽车进行全面检修,以防止由于汽车漏气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空调车应注意检查排气系统是否有漏气处,及时排除隐患。此外,尽量在车身温度较低的时候加油,以减少挥发,并不要超量加油,加后拧紧油箱盖以防泄漏。

轿车误区:喷洒空气清新剂

喷洒空气清新剂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为业内人士所诟病,认为空气清新剂不清新,其本身就可能是车内空气的污染源。所谓空气清新剂去除污染,只不过是借用芳香剂的味道暂时遮盖人们对异味的感觉,根本无法从本质上彻底消除有害气体。

1)如果非要使用空气清新剂,使用前一定要消除车内异味源。可先用车用吸尘器吸除车内顶板、门饰板、座椅缝隙及地毯上的脏物;清理车厢和行李箱,尽量不要把拖鞋、衣服、脏抹布等长期放车内;经常清洁杂物箱、烟灰缸等;定期消毒,对于车内滋生真菌座套等,在清洗后可采用消毒水和暴晒方式灭菌;保持空调的清洁,可适当使用出风口消毒剂。2)最好采用自然挥发的固态和液态的清新剂。3)喷洒空气清新剂时,最好稍等片刻后再进入车内。4)不要贪图便宜,选择劣质的空气清新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