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群体特性与培养问题意识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生群体特性与培养问题意识教学的必要性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面临全球竞争格局的改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日益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一个好问题就成功了一半”,但当前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问题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研究生思政课不仅要培育研究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借助具有批判力和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论体系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究生群体特性与培养问题意识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而要实现新时代“培养什么人”的新要求,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一方面,在具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由于研究生这个学生群体在前期教育中接受过多次思政课教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新鲜感,容易产生“以前都学过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学”的抵触感,存在对思政课整体学习意愿不强的情况。而实际上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仍较为模糊,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面临全球竞争格局的改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日益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一个好问题就成功了一半”,但当前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问题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研究生思政课不仅要培育研究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借助具有批判力和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论体系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生思政课程以“问题意识”为主线,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引导学生从“熟知”到“无知”,再到“求知”,最后实现“真知”的转变,在不断提升研究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的同时,培育研究生的哲学思辨和创新能力。

所谓基于问题意识的对话式教学,即建立一种基于师生平等关系的、立足现实的人的境遇和人的需要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对话机制。在课堂上构建人文科学的对话,就是让研究生从自己的学科壁垒中跳出,反思其对问题的回答及反思为何这样回答,从而意识到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结构和路径,进而在问题意识中获得寻找新知的动机及乐趣。同时在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及开放的交往关系,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的氛围。从而在一种情理交融中,在一种从自我向外不断投射并最终返回到自我的真实的关切中,实现“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核心目标[2]。(www.xing528.com)

因此,基于问题意识的对话式教学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强调问题意识,以问题贯穿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二是强调平等对话,其讲授方式应该是一种突出研究生对象主体特性的、强调哲学思辨的、以问题点带动课程板块面的平等对话。该教学模式尝试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引导学生自觉应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框架体系观察、分析和实践,构建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最终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