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4]这一表述出现在教材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一节,成为新时代的主要内涵的第五点教学内容。“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提法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在世界舞台层面的方位界定,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最新概括。这一话题涉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复杂背景,学生此前没有系统学习过这一知识,对这一新提法也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于此处适当嵌入相关国际政治理论,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和清晰地掌握标定世界舞台方位的战略意义所在。
古今中外,国家对自身所处地位的考量在国家战略中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孙子·谋攻篇》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知己知彼建立在客观考量国家实力和外在环境基础之上。可见,标定国家历史方位在战略学上具有先行意义。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对自己国际地位定位不准确,导致贻误发展机遇进而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和欧洲上演了一场“两个聋子”的对话。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率团访问中国,意欲争取更多的贸易机会。而坐拥东亚朝贡体系的清帝国并未把这一西方“蛮夷”放在眼里。在乾隆皇帝看来,这群人的到来不过同其他周边小国的到来一样,他只需恩加赏赐即可展现天朝上国的威严。但是鉴于他们远涉重洋而来,其国家地理位置偏僻,皇帝决定更加优厚地赏赐马嘎尔尼代表团。殊不知彼时英国已经开始轰轰烈烈的蒸汽机革命,一个蒸蒸日上的日不落帝国已在孕育中展现雏形。可见,当时清政府并未对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进行客观考量,这客观上为后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埋下了祸根。清政府对自己的国力和西方国家的国力评估的失误,可谓不知彼亦不知己,而后则被列强打开国门,几近每战必殆。因此,从战略学的角度来看,客观而准确地考虑一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地位,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尤为必要。(www.xing528.com)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始终坚持对历史方位进行科学定位,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话再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前提就是进行历史方位的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来深入分析和判断世情、国情和党情,再转化为更为细化的战略安排和政策规划。历史地看,标定历史方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斗争胜利和建设成果的重要法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谋划,敏锐地捕捉到国际国内形势转变的重大时代变迁趋势,从战略层面将国家历史定位标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则进一步细化标定了新时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地位,对新时代中国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