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中的“全过程育人”涉及的是育人过程中时间维度的问题。“全过程育人”的理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覆盖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要全过程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全过程”的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具有“连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成果可以“全过程”地共享。也就是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可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全过程”地共享教育资源、教育成果。
教育中的共享其实就是教育参与者共同的资源分享、情感认同和思想内化。马克思的社会共享的思想是我们理解教育共享理念的基础。马克思围绕社会的人、社会有机体、社会活动、社会享受之间的关系分析道:“(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3]
1.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资源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管理理论中的资源论将企业看作资源的集合体,资源是企业中能够创造出价值和效益的事物的总和,可以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两部分。高校虽然与企业有诸多不同,但资源论同样适用于高校。
高校的有形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与财务资源。实物资源就是学校里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的存在,如土地房产、教学科研设备、办公设施、图书资料等。财务资源是指高校办学经费的总量,通过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成果转化等途径获得。[4]学校提供给全体师生的有形资源是全体师生共享的,因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样共享这些有形资源。
高校的无形资源是指高校中不具备实物形态,但能够创造出效益的精神形态资源。学校声誉、技术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等都是高校的无形资源。学校声誉是整所学校的声誉,组织资源是整所学校的组织架构,对校内进行的各类思政教育活动而言,这些资源对其的影响是一样的,因而这些资源也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活动共享的。而就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来说,由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在教育内容上的相关性,它们是可以在二者间相互借鉴、互联互通的,因而这些资源也可以在课程思政活动与思政课程活动之间共通共享。
2.共享思想政治教育情感(www.xing528.com)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态度体验,它能反映主客体关系。这种主观的态度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想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在教育过程中,情感发挥着选择作用、驱动作用以及调节作用。
课程思政活动与思政课程活动在本质上都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而学生无论是在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作用于课程思政教学,也可以作用于思政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可以共通、共享思想政治教育情感。
3.共享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教育成果是指教育活动生产出的对个人或社会的有益影响,这些有益影响也是可以共享的。具体分析成果共享理念,它涵盖了成果共享期许理念和成果共享实现理念两部分内容。其中成果共享期许理念强调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在方向上的牵引,而成果共享实现理念强调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教育成果的共享性。[5]
从成果共享期许理念出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立德树人”。因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活动是“同向同行”的,二者共同朝着一个目标迈进。从成果共享实现理念出发,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与思政课程教育活动的成果都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因而二者在教育实践中生产出的成果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二者的教育成果有渠道得以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