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成果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何玉海认为,推动课程思政科学发展要从建立确保全员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入手,回归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与义务。[22]课程思政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这在学界已形成普遍共识。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成果

对于实施课程思政的逻辑必然,我国学者主要赞成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贯彻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内容。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3]当前,我国高校部分课程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依然严重,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明显,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没有得到有效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被削弱,以至于高校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系统引领。课程思政正是为了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者有机统一而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邱伟光认为,“各学科都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塑造和价值观教育职能,应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既具有个人的小德,也具有国家、社会的大德,树立价值观自信,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14]。王学俭、石岩认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立德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任务,更是所有课程及教师的任务”。[15]这表明,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建构起坚实的协同育人机制。“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6]

2.贯彻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www.xing528.com)

学界普遍赞同课程思政是贯彻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何玉海认为,推动课程思政科学发展要从建立确保全员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入手,回归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与义务。[17]韩宪洲等学者从课程思政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即“三全育人”的关系着手,认为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方面,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18]闵辉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有待加强,育人资源也有待整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三全育人”机制与平台建设的需要。[19]韩进认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要着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岛现象”,构建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协同效应[20]石书臣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入手,认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21]

3.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课程思政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这在学界已形成普遍共识。刘鹤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基于现实需要而提出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23]何宏莲等学者从我国高等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保持一致的需求出发,认为各大高校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这一行动彰显了高校秉承的社会主义大学育人导向,凸显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有利于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24]敖祖辉和王瑶认为,办好高等教育,在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含糊,我国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属性和特征(敖祖辉、王瑶,2019)[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