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帝国的传播与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国家认同与传播关系研究

秦帝国的传播与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国家认同与传播关系研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1]嬴秦虽国祚短促,只传了两世君主,但其建构的以“大一统”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规模,却极大程度地被汉王朝所继承和沿革。“大一统”观念与统一帝国的结构相互建构,“循着历史路线在社会制度当中占据支配地位,从而成为合理化其支配地位的合法性认同”[62],主导了“中国人”群体的国家观念和族群观念。

秦帝国的传播与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国家认同与传播关系研究

春秋时代,所谓“中国”者,其疆土之西仅以秦为限(今之陕西东南部),南则以楚为界(今之湖北西北部),北至于晋、卫诸国(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东可达于齐、鲁,“治化不及于海滨”。[58]此时所谓“国”者,“家”也,即一宗族所封之城邦。所谓国家观念者,对于庶民百姓而言多为以宗族城邦意识为主导的归属感而已。春秋时代,周朝所建构的“天下”认同至于此时已经逐渐淡化成为一种大宗族之间共有的传统记忆,大大限于朝贡、祭祀、会盟等仪式活动。从社会文化上看,“政教不分,官师合一”是这一时代的明显特质。历史进程至于战国时代,中国内部逐渐形成了诈力相尚、权力相侵的政治局面:“国”与“国”则兼并日盛、封疆废弛,邦国内部则大夫篡夺、世袭坏乱,以宗族世袭为特征的诸侯封国模式渐为军政国家模式所取代。随着一“国”的势力范围由城邦发展为区域,“中央—郡县”的权力辖制模式始行于战国,此时所谓“国”者,军事集团也:军政一体,农兵合一,工商博兴,地权私有,立私学,兴游士、养武士食客,建城郭渠道,等等这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成为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59]观念至于此时则多为基于“七国”各自独立政权的政治认同。

在长久的分裂和战争中,中原社会源自共有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华夏观念(“理论上说诸国都是千年前西周的臣子”)[60]开始回归人心,发展为强烈的四海归一的愿望。这种建立在多元政治认同之上的“一”元式文化认同,无疑成为日后中国“大一统”意识萌发的肥沃土壤。随着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统一中原,改封建为郡县,“中国”开始由封建之世进入帝国时代。秦帝国时期的“中国”,随着始皇拓土开边,其规模已大异于往昔,根据《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述秦疆土云:“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61](www.xing528.com)

嬴秦虽国祚短促,只传了两世君主,但其建构的以“大一统”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规模,却极大程度地被汉王朝所继承和沿革。“大一统”观念与统一帝国的结构相互建构,“循着历史路线在社会制度当中占据支配地位,从而成为合理化其支配地位的合法性认同”[62],主导了“中国人”群体的国家观念和族群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