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匈奴军事文化特色:发展史研究

匈奴军事文化特色:发展史研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牧经济的特点使匈奴的军事文化呈现出与中原农耕经济迥然不同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作战以骑兵为主。武器与生产生活工具的通用再次充分体现出匈奴兵民合一的军事特点。如前所述,匈奴的军事体制是军民合一的,匈奴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匈奴军法是与习惯法相结合的,匈奴军队中没有系统明确的法令条文对士兵的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因此他能成功发动军事兵变、夺取政权进而成为匈奴事实上的最高主宰者。

匈奴军事文化特色:发展史研究

游牧经济的特点使匈奴的军事文化呈现出与中原农耕经济迥然不同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作战以骑兵为主。匈奴有庞大的骑兵队伍,二十四个“万骑长”各自统领万余骑兵。匈奴每次出兵,动不动就是万骑甚至几十万骑。冒顿单于领精兵四十余万围困汉高祖于白登山。“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30]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单于贪图马邑财物,在汉商人聂翁壹的引诱下,以十万骑入武州塞。终武帝之世,匈奴在大规模的侵伐和与汉军的交战中出动了大批的骑兵队伍;并且匈奴人成年后皆为“甲骑”,由此可以想见匈奴骑兵规模之大。而马匹是骑兵队伍中必备的作战装备和武装力量,在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匈奴人的游牧经济生活中,马虽属于畜类,却很少被当作食物。人们往往以马代步,将马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从事狩猎的重要生产工具。北方广阔的草原、繁茂的草场为马群的生存繁殖和良种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匈奴的马匹数量相当大。每次战役,匈奴都会出动或者损失大批马匹。也正因为匈奴的马在野外牧场生存长大,所以其攻击力和生命力特别强,野性十足,在战斗中灵活、快速,又善于长途远行,冲击力强,常常给对手带来出其不意的重创。在匈奴驰骋高原的几个世纪里,马匹无疑功劳卓著。匈奴历史可以说是一部“马上战斗史”。匈奴“以马上战斗为国”,名副其实。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匈奴骑兵自然能在作战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正如晁错在《言兵事疏》中所说:“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

独特的运动战战法。匈奴人善于运用远距离奔袭、大规模包抄以及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等因地制宜形成的战略战术。正所谓“善为诱兵以冒敌”[31],因为匈奴人民过的不是定居生活,没有城堡壁垒作掩护,所以匈奴不以守城战为宜。与骑兵作战的特色相适应,骑射是他们的基本战法。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不与敌人近距离接触,可尽可能使自己少受伤害,避免不必要的流血伤亡,又可以有效攻击敌人。正如《汉书·南匈奴列传》所说:“良骑野合,交锋接矢,决胜当时,戎狄之所长。”匈奴人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狩猎活动使他们尤其擅长骑射。匈奴的战略战术对其他草原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被不断继承和发展。“以骑兵为主力兵种,充分利用骑兵部队的行动迅疾、攻势凌厉的特点,实施突然袭击、远途奔袭、包围歼灭的战略战术,这是自匈奴族以降北方民族的军事文化的传统。”[32](www.xing528.com)

作战装备多样。弓弩之类的投射武器是匈奴人的主要作战装备。因马上征战不宜手持刀剑与敌人交战,他们便就地取材,制作弓箭。“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33]而且匈奴“有斗入汉地,直张掖郡,生奇材木,箭竿就羽”[34]。弓箭既适用于骑兵作战,也适用于步兵交锋;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掩护自身,可对敌人进行出乎预料的迅猛攻杀。弓箭不仅是匈奴人重要的武器装备,更是他们射杀猎物的有力工具。所以,弓箭是他们军事和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此外,匈奴人还使用刀、剑等兵器。《史记·匈奴列传》云:“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img。”《史记集解》引韦昭曰:“img形似矛,铁柄。”《史记索隐》引《埤苍》云:“img,小矛铁矜。”[35]人们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匈奴墓葬和遗迹中,分别发现了青铜和铁制的刀、剑、矛、镞等兵器,以短剑和短刀最多。其中的一些工具既是他们的武器,也是他们宰杀牲畜和食肉必备的工具。匈奴单于契金所用的“径路刀”应该是匈奴特有的一种宝刀,并不普遍使用。武器与生产生活工具的通用再次充分体现出匈奴兵民合一的军事特点。在使用武器的同时,匈奴人还使用甲胄、盾牌防身。据《汉书·晁错传》记载,晁错上书言兵事曰:“……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革笥,以皮作如铠者被之。木荐,以木板作如楯。”由此可见,匈奴人用皮革制造铠甲(也就是甲胄),作战时穿在身上,用来防身;用木板制造木盾,用来挡箭。

无明文的军法条令。如前所述,匈奴的军事体制是军民合一的,匈奴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匈奴军法是与习惯法相结合的,匈奴军队中没有系统明确的法令条文对士兵的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所谓的军法也只是口头上的命令或规约。而且士兵大都出自普通牧民,他们多为捍卫自我生命财产而战,因此功利心较重,遵规守纪的意识淡薄。所谓“苟利所在,不知礼义”,“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36]。“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37]他们不以临阵脱逃和战败逃亡为耻辱,更不会因此而受到军法的处罚。所以匈奴往往实行物质奖励的措施,刺激鼓励军兵作战。按照匈奴的习惯,在战争中,斩杀敌人首级者赐一卮酒,而所得的战利品归自己所有,俘虏得来的人口可自行收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38]但是对抗命不从者,匈奴也会采取野蛮的方式,以儆效尤。冒顿曾以鸣镝训练军队的骑射,下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出猎时,以鸣镝所射而不射者斩;冒顿又以鸣镝自射其良马和爱妻,对于不敢射杀的人,则立即斩首。经过一番整训之后,冒顿的随军便对其言听计从了。因此他能成功发动军事兵变、夺取政权进而成为匈奴事实上的最高主宰者。匈奴人强悍、好斗,他们同样以这种强硬残暴的方式控制、制约军队,以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