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匈奴发展史:各部族笼络手段

匈奴发展史:各部族笼络手段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边诸小国或部落的归属是两政权争夺的焦点。这为匈奴采取各种措施争取诸小国或部落的力量来对付汉王朝提供了契机。匈奴便常常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笼络各部族或部落的统治者,以密切双方的关系、增强实力。其中主要是匈奴与乌孙、车师的和亲。于是,匈奴便试图培养亲信对各部族实行间接控制。他们是匈奴在各部族的代理者,依靠匈奴的力量在各部族奉行匈奴的政策,帮助匈奴达到控制各部族的目的。

匈奴发展史:各部族笼络手段

匈奴和汉朝是南北对峙的两支最强大的力量。周边诸小国或部落的归属是两政权争夺的焦点。小国或部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实行摇摆政策。这为匈奴采取各种措施争取诸小国或部落的力量来对付汉王朝提供了契机。

(一)和亲

和亲是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20]匈奴和羁属各族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不是中原王朝那样森严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因此,匈奴与各族首领间出于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姻也可被认为是族际间的“和亲”。匈奴便常常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笼络各部族或部落的统治者,以密切双方的关系、增强实力。其中主要是匈奴与乌孙、车师的和亲。

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并赐丰厚嫁妆。“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21]昆莫猎骄靡死后,岑陬代立,即军须靡,复尚江都公主。细君公主死后,汉又以楚王戊之孙女解忧公主嫁岑陬。岑陬死时,其匈奴夫人所生之子泥靡尚小,便以其季父大禄子翁归靡继立,号肥王。翁归靡死,泥靡代立,号狂王。“初,肥王翁归靡胡妇子乌就屠,狂王伤时惊,与诸翕侯俱去,居北山中,扬言母家匈奴兵来,故众归之。”[22]由此可见,匈奴与乌孙进行过多次和亲,主要是为了拉拢乌孙。不仅如此,匈奴与车师国也有婚姻往来。车师国“乌贵立为王,与匈奴结婚姻,教匈奴遮汉道通乌孙者”[23]。

匈奴通过与乌孙、车师的联姻,在乌孙、车师中培植了大批亲匈奴势力。他们与匈奴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各方面都极力推行匈奴政权的政策,以匈奴为靠山,是匈奴的耳目。

(二)诱使和反间

据《汉书·西域传》载,汉使通西域时,楼兰、姑师当道,数为匈奴耳目,派兵遮汉使。武帝派兵虏楼兰王,破姑师,楼兰遂“降服贡献”。而匈奴所立楼兰新王,以“新立,国未定”为借口,不肯朝汉。又因征和四年汉再讨车师,征楼兰兵饷,以及平时送迎汉使,不堪诛求,且数为吏卒所寇,“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24]。在王莽时期,乌桓屯兵因不便水土叛逃,致使其在各郡为质的妻子被杀。乌桓与汉因此结下了深怨。于是,“匈奴因诱其豪帅以为吏,余者皆羁縻属之”[25]。

(三)招降纳叛(www.xing528.com)

凡叛汉者,匈奴多予以接纳。匈奴反复与汉朝争夺对小国的控制权。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后王姑句因与汉臣不和,为戊己校尉徐普所系,遂驰突出高昌壁,亡入匈奴。王莽时,去胡来王唐兜也因向汉求救不成而将妻子人民千余人降匈奴。车师后王须置离不堪王莽使者诛求,欲谋入匈奴,被汉使斩杀。“置离兄狐兰支将人众二千余人,驱畜产,举国亡降匈奴,单于受之。”[26]天凤四年(17),因王莽当政后屡欺诈单于,和亲遂绝。“匈奴大击北边,而西域亦瓦解。焉耆国近匈奴,先叛,杀都护但钦,莽不能讨。”[27]

各小国或部族因势力较弱,无法与匈奴或汉王朝相抗衡,所以往往会于匈奴与汉之间动摇,若即若离,以匈奴或汉政府力量的强弱和政策的得失决定自身的叛附。他们与汉政府不和的时候,就会降附匈奴。他们不堪匈奴压迫的时候,又会归从汉朝以寻求庇护。汉宣帝时,匈奴日逐王叛单于降汉。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西域始由西汉设都护管理,“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28]。地节二年(前68),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兵屯田渠犁以备出击车师。车师王“北走匈奴求救,匈奴未为发兵”[29]。车师王于是出击匈奴旁国小蒲类而降汉。后来车师王怕匈奴报复奔至乌孙,汉召回车师太子军宿立为王,并徙其国民居渠犁。“车师王得近汉田官,与匈奴绝,亦安乐亲汉。”[30]

《汉书·西域传》云:“自乌孙以西至安息,近匈奴。匈奴尝困月氏,故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到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及至汉使,非出币物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所以然者,以远汉,而汉多财物,故必市乃得所欲。”[31]“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唯其小邑鄯善、车师,界迫匈奴,尚为所拘。而其大国莎车、于阗之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属都护。”[32]两相对比,可知各小国或部族在汉匈间依势自保的态度。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摇摆不定的立场,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力量薄弱,夹在汉匈之间,只能依附强势者以求自安;另一方面,大多数部落或部族是游牧民族,随畜草而转移的草原游牧经济的特性决定了他们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对某一王权归附依存的心理和忠君思想。“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33]这正是他们会出现“持两端”现象的最好说明。这也为匈奴实行拉拢政策提供了条件。

(四)扶植傀儡

自武帝时汉朝开始对匈奴用兵之后,匈奴在战争中屡屡失利,遭到沉重打击,损失极大,更加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各部族。于是,匈奴便试图培养亲信对各部族实行间接控制。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王死后,匈奴抢先遣派质子回国,立为新王。新王以匈奴为依靠,拒绝朝汉。又据《汉书·匈奴传》记载,车师王逃奔乌孙后,匈奴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东徙,不敢居故地”[34]。这些人是匈奴拥立的傀儡王,为匈奴统治者所用。他们是匈奴在各部族的代理者,依靠匈奴的力量在各部族奉行匈奴的政策,帮助匈奴达到控制各部族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