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匈奴与东汉王朝关系的研究成果

匈奴与东汉王朝关系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处所说北匈奴与东汉王朝的关系主要指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之前,北匈奴政权与东汉王朝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亲汉和侵汉。此外,北匈奴多次向汉求和亲、互市并贡献财物,以期促进双方的友好关系。[124]此后,北匈奴与东汉王朝维持了大约八年的合市关系。但与此同时,北匈奴并未因此而终止对东汉的侵扰。尤其是和亲、合市请求遭拒后,北匈奴因未实现其目的,更是加紧了对汉朝边境的侵犯。之后,北匈奴数次骚扰边境地区。

匈奴与东汉王朝关系的研究成果

此处所说北匈奴与东汉王朝的关系主要指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之前,北匈奴政权与东汉王朝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亲汉和侵汉。

(一)亲汉

北匈奴见南匈奴附汉后受到优遇,十分惶恐,“惧于见伐”,遂一改以往寇抄边境的行径,实行亲汉政策,不断向汉王朝做出友好的举动,以表示其善意。首先,北匈奴主动归还了所掳汉人,并且骑兵每过亭障时,总是声称:我们是去进攻亡虏薁鞬日逐王的,不敢去侵犯汉人。此外,北匈奴多次向汉求和亲、互市并贡献财物,以期促进双方的友好关系。

建武二十七年(51)、建武二十八年(52),北匈奴连续遣使向汉进贡,乞求和亲,并请音乐,希望率领西域诸国一起觐见。于是,光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酬答之策。司徒掾班彪奏曰:“臣闻孝宣皇帝敕边守尉曰:‘匈奴大国,多变诈。交接得其情,则却敌折冲;应对入其数,则反为轻欺。’今北匈奴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故数乞和亲,又远驱牛马与汉合市,重遣名王,多所贡献,斯皆外示富强,以相欺诞也。臣见其献益重,知其国益虚,归亲愈数,为惧愈多。然今既未获助南,则亦不宜绝北,羁縻之义,礼无不答。谓可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明加晓告以前世呼韩邪、郅支行事。”[123]光武帝遂依班彪之议,只稍加赏赐,不派使者,并拒绝了其“率西域诸国胡客与俱献见”的请求,对北匈奴采取了既不答应和亲也不中断往来的羁縻之策。建武三十一年(55),北匈奴再次派使者向汉进献。东汉政府仍然只是玺书报答、赐以彩缯而已。

明帝永平七年(64),北匈奴遣使求合市,并请和亲。“显宗(汉明帝)冀其交通,不复为寇,乃许之。”[124]此后,北匈奴与东汉王朝维持了大约八年的合市关系。永平十五年(72),合市关系因北匈奴的寇边而中断。

章帝建初八年(83),北单于遣使贡献,复求和亲。汉议者认为匈奴乃“变诈之国”,若接受北匈奴的请求,恐怕会动摇南匈奴的亲附之心,反而成就了北匈奴的猜诈之计。章帝遂依故事羁縻之。第二年,北单于又通过武威太守孟云求合市,“诏书听云遣驿使迎呼慰纳之”[125]。于是,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但此次合市时间不长,至和帝永元元年(89),因东汉王朝的大举北伐而中断了。这两次合市的时间虽然都不长,但促进了两族的经济交往,加深了两族的联系,符合两族人民的需求。

正如先前一些东汉大臣所担忧的那样,东汉与北匈奴的屡次通使、合市的确引起了部分南匈奴人的不满。明帝永平八年(65),匈奴南部须卜骨都侯得知汉与北匈奴交使,遂心生嫌怨而欲背叛,秘密与北匈奴使者联络,令其遣兵接应。但此事被越骑司马郑众发觉,东汉因此设立“度辽营”加以防备,方使南匈奴此谋未果。章帝元和元年(84),南单于闻知东汉王朝要与北匈奴合市,遂派轻骑出上郡抄掠牛马和生口而还。因此东汉政府对北匈奴一再提出的和亲与合市请求有顾虑是有一定道理的。况且,北匈奴向东汉王朝的多次进献和求亲等举措并非单纯为了与汉朝和睦相处,而是另有所图:一是惧怕遭到汉王朝和南匈奴的讨伐;二是企图离间南匈奴与汉王朝的关系;三是挑拨西域各族、乌桓与汉王朝的关系,坚定西域三十六国对北匈奴的效忠之心。正如出使北匈奴的郑众所做的分析:“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126]郑众的话道破了北匈奴的居心。由此可知,东汉王朝对北匈奴怀有的心思是有所察觉的。所以,东汉政府对北匈奴的种种示好表现持谨慎态度,并对其实行了羁縻之策。(www.xing528.com)

公元89年,两军大战之后,北匈奴仍有亲汉之意。当时,北匈奴大败,北单于修好之心更甚。逢窦宪派遣军司马吴汜、梁讽至北匈奴宣扬国力威信,奉金帛给北单于。北单于于西海上稽首拜受,因听梁讽说汉要以呼韩邪单于故事行事而喜悦,欲将众与讽同回。北单于到私渠海上时,闻知汉军已入塞,于是遣送其弟右温禺鞮王奉贡入侍、随讽诣阙。窦宪以单于未能亲自到来而奉还其弟。于是,第二年九月,北单于复遣车偕储王等款居延塞,准备入朝觐见,但终因南匈奴灭北庭心切、出兵讨伐而中止。北匈奴从此再无机会与汉修好。

(二)侵汉

新莽时期,王莽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民族政策,致使一度和睦友好的汉匈关系急剧恶化。直到东汉初年,这种状况仍无明显改善。匈奴依然不断侵扰东汉边境地区,不仅支持卢芳、张晔、彭宠、李兴等中原割据势力为害北方、扩大割据范围,而且控制乌桓、鲜卑等族与匈奴联兵寇抄汉边。恰逢东汉政权初建,立足未稳,加之地方割据势力尚存,经济萧条,边防败坏,所以东汉政府无力积极反攻。又正当“弱狄尚强”之时,因此东汉政府为谋求长治久安,以保境安民为宗旨,对匈奴的侵扰只采取了“筑亭候,修烽火”等以防守为主的一些消极防御措施。这反而助长了匈奴中主战势力的嚣张气焰。建武六年(30),光武帝刘秀遣使至匈奴,遗赠金币,以通旧好,以期缓和与匈奴的关系,抑制匈奴的入侵。单于却益加骄慢,自比冒顿,对使者“辞语悖慢”。东汉王朝的出使通好未见成效。匈奴侵扰如故,“钞暴日增”,数与边地割据势力勾结,入侵北边。建武十三年(37),匈奴入寇河东。建武二十年(44),匈奴侵入上党、扶风、天水。建武二十一年(45),匈奴复寇上谷、中山,杀略抄掠甚众。汉朝“北边无复宁岁”。尽管东汉政府也派兵遣将迎击匈奴的入侵,但多以防守为主或只是局部作战,因此往往应对不力,“经岁无功”。故光武初年,匈奴气势甚是猖獗,一度危害东汉北境地区。

匈奴分裂之后,北匈奴见南匈奴附汉,因惧怕会受到东汉和南匈奴的联合攻击而改变了之前的张狂态度,一心想要改善双方的紧张态势,以保证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于是,北匈奴数次向汉乞求和亲,请求合市。但与此同时,北匈奴并未因此而终止对东汉的侵扰。尤其是和亲、合市请求遭拒后,北匈奴因未实现其目的,更是加紧了对汉朝边境的侵犯。明帝永平五年(62)冬,北匈奴六七千骑侵入五原。十二月,又寇抄云中至原阳。之后,北匈奴数次骚扰边境地区。不久,北单于再次请求和亲、互市。东汉政府为求边境安宁,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然而,东汉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很失策的。当时,北匈奴的势力仍然比较强大,气势犹盛,相对于较贫弱的东汉来说,其实力处于上峰。北匈奴数次侵边就是为了依靠强势力量掠夺更多的财物。汉王朝此时企图通过和亲与合市使其不再为寇,只不过是空想罢了。很快,永平八年(65),北匈奴侵犯河西诸郡,焚烧城邑,杀掠民众,致使河西城门白天都不敢打开。永平十五年(72),北匈奴复侵河西,直接导致汉匈合市中断。永平十六年(73),北匈奴大入云中,至渔阳。太守廉范将其击破,匈奴被斩首及自相踩踏而死者千余人,自此不敢再入云中。

此后,北匈奴忙于应付与东汉王朝的西域之争,又因受到多方的攻击而益加衰耗,于是很少再骚扰汉境。北匈奴政权逐渐走向衰亡。

北匈奴在不同的形势下,交替实行了“亲汉”和“侵汉”的不同政策,但都收效甚微。北匈奴对东汉王朝态度的反复正应证了郎陵侯臧宫所说的“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1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