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匈奴发展史概述-匈奴发展史研究

匈奴发展史概述-匈奴发展史研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匈奴的活动对中国北方古代其他民族乃至古代欧洲各族历史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匈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历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另据文献所载,匈奴与中原发生联系应在此事件之前。汉匈战事正式拉开。汉匈双方均损失巨大。东汉初期,匈奴地区发生灾荒,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匈奴最终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分。此后,南、北匈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匈奴发展史概述-匈奴发展史研究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战国时期),在北方草原建立了第一个强大的游牧军事政权,曾称雄一时。匈奴在大漠南北活跃了近三百年,之后,实力逐渐衰退,最终于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中期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又在中原地区活跃了将近二百年(3世纪—5世纪)之后,匈奴族便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了。从其出现于政治历史舞台起,至作为民族实体不复存在,前后共经历了近七百年。

匈奴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匈奴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汉族及北方、西北其他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匈奴的活动对中国北方古代其他民族乃至古代欧洲各族历史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匈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历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自夏、商以来,中国北方曾出现过鬼方、荤粥、猃狁、狄等各种部族。《战国策·燕策三》是较为可信的史料中最早记录“匈奴”一词的。秦国的叛将樊於期逃亡至燕,燕太子丹欲以谋秦。太傅鞠武劝曰:“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另据文献所载,匈奴与中原发生联系应在此事件之前。据《史记》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之后,北破林胡、楼烦,置云中、雁门、代郡;秦昭王伐义渠,置陇西、北地、上郡;燕破东胡,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燕、赵、秦)边于匈奴”[1],并皆筑长城以“拒胡”。其后,赵将李牧与匈奴战,“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2],使匈奴不敢近赵边。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蒙恬率领大军北击匈奴,致使匈奴北徙七百余里,“不敢南下而牧马”“不敢弯弓而报怨”[3]。当时,匈奴的当政者为头曼单于。

秦以后,匈奴与中原的接触日趋频繁。两汉时期是匈奴民族活动的主要时期。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统一蒙古高原,正式建立北疆第一个奴隶制草原游牧政权。匈奴进入了鼎盛时期,匈奴奴隶主的势力空前强大。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边境,给西汉王朝带来了莫大的威胁。当时,西汉正值政权初建,国势较弱,难以抵抗匈奴的侵犯,因而只得妥协,以出嫁公主、赠送财物求得安宁。经惠帝、文帝和景帝几世的休养生息和不断发展,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物资充足。而且汉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的力量共击匈奴。在此基础上,西汉政府一改以前屈辱的“和亲”政策,大举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汉匈战事正式拉开。从元光二年(前133)的马邑之谋至征和四年(前89)的汉武帝轮台“哀痛之诏”共历45年,其间,大小战争不断。汉匈双方均损失巨大。汉政府兵凋民劳,财尽力竭;匈奴的势力更是遭到大大削弱,嚣张气焰一扫而去。昭宣时期,统治者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国力逐渐得以恢复,创造了“昭宣中兴”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武力攻击匈奴的政策,使汉匈战争减少。

在与汉王朝连年争战的同时,匈奴也在加强对西域诸国、乌桓等的统治。直至宣帝神爵二年(前60),经营西域地区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归降汉朝,使汉政府得以在西域设置都护。此时,匈奴的社会危机也在日益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恶化,分裂和内讧不断发生,出现了“五单于争立”(分别为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和乌藉单于)和“兄弟争国”(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混乱局面。后来,匈奴的杰出首领呼韩邪单于力挽狂澜,采取接受西汉王朝统一领导的方针,主动归附汉朝,因而得到汉王朝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力量逐步壮大并重归单于庭,统一各部。匈奴终于摆脱困境,转危为安。汉匈关系亦得以改善,双方保持了近60年的和平友好关系。王莽在篡汉之后,实行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歧视和压迫匈奴的政策,并从中挑拨离间,多次制造匈奴内乱,致使匈奴内部矛盾不断加深,亦使汉匈关系重新紧张起来。

东汉初期,匈奴地区发生灾荒,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匈奴最终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分。此后,南、北匈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南匈奴单于比抢先附汉,入居塞内,得到了东汉政府的扶植。北匈奴多次向东汉提出修好请求,却未得到同意,后来又因受到东汉王朝、南匈奴、乌桓和鲜卑等的联合攻伐,连年大败而日渐衰耗。最终,除余众十余万落留在原地融入鲜卑,其余部众由北单于率领被迫逃往西方。因而,匈奴自分裂之后再未实现统一。(www.xing528.com)

北匈奴一路西迁,最后辗转进入欧洲,并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使得全欧骚动。北匈奴人在欧洲近百年的活动,使整个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对古代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动和历史的发展演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455年,匈奴帝国瓦解。匈奴人逐渐融入欧洲各民族中,这与后来匈牙利人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4]入居塞内的南匈奴部众则不断内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化出屠各胡、铁弗匈奴、卢水胡等支系部族,彼此互不相属,分别活跃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和青海各地。屠各胡在山西、陕西建立“汉—前赵”政权;临松卢水胡居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之间,于5世纪前期在河西一带建立“北凉”政权;铁弗匈奴在今陕北一带建立“大夏”政权。随着这些匈奴政权的相继灭亡,“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逐渐从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匈奴部人最终融入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

[1](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86页。

[2](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450页。

[3](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0页。

[4][英]爱德华·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D.M.洛节编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