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培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首先,要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所大学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精神文化,才能够培育出拥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既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但也要强调人的价值,重视校园文化主体的个性发展,注重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在社会世俗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大学办学和教育工作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技术化和非教养化的倾向,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滑坡。这种倾向在我国反映得十分突出,尤其是表现在不能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忽视学生的基本品德教育两个方面。[10]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重塑大学精神。
其次,要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任何精神氛围总是要由一定关系的人群来表现的。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有着明确目标的社会团体,人们之间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要由组织制度来维系。这种存在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制度文化建设。大学制度的设计应该尽量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保持统一,将办学理念通过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而转化为校园中人们的行为。大学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充分尊重人才、激励人才的,旨在使人的创新能力、创造才华有得以施展的舞台,鼓励学生潜心向学,积极参加实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鼓励教师尽心育人、刻苦钻研,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进步;鼓励各行政职员,全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要加强大学的环境文化建设。如何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是目前我国大学环境建设的重点。大学校园环境是大学的名片,直观地反映了大学的办学水准,体现了大学的办学思路,是大学办学实力的表现。校园环境建设应该注重整体布局、功能定位、建筑风格等,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将大学建成为“人文校园”、“绿色校园”等应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
我们常说“清华大学的学生有清华学子之神韵,北京大学的学生有北大学子的气质”,这就是其校园文化在学子身上打下的烙印,是校园文化内化为学子精神和行为的表现。
校园文化在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拓展知识、发展智育的重要补充,是开展德育的有效方法,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是增强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无法取代的方式。当今倡导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应该继续在实践过程中传承、发扬和创新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这一宝贵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注释】
[1]潘懋元.教学改革是核心——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潘懋元论高等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420-421.
[2]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46.(www.xing528.com)
[3]J.P.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M].施良方、沈剑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62.
[4]林金辉.王亚南的教育思想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教学论文第2辑):5.
[5]唐宝林.陈独秀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48.
[6]徐越.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综述[Z].内部资料.
[7]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7.
[8]林格.伊顿的改革[M].伦敦:罗伯兹出版社,1982:6-7.
[9]侯长林.校园文化略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79-80.
[10]王冀生.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