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

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硬伤。(二)软件环境建设1.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学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此外,高职教师的科研应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科研,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高职院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科技创新大赛,通过这类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的潜

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

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创新性人格的形成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陶冶与熏陶,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环境是创新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39]

(一)硬件环境建设

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硬件环境的支持。

1.企业创新基地

加强企业创新基地的建设,高职教师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同时高职的学生也可以有机会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

2.学校创新平台

高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离不开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实验实践基地,离不开数量充足并且拥有先进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的教室。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硬伤。高职院校除了争取政府经费支持外,还应多方筹集经费,如行业、企业、个人等。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应该从自身经费使用的效益方面进行努力,钱要花在刀刃上,不浪费一分钱。图书和设备的购买,应该尊重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广泛地征询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图书和设备的使用者,只有他们才知道最需要哪些书籍和设备。另外,可以尝试院校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兄弟院校合作,合买设备、共同建设图书馆,合作学校的师生可以共同使用这些资源。

(二)软件环境建设

1.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学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不管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还是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教师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接受访谈的一位高职院校的校长也谈道:

办教育规律性的问题是:办学理念是灵魂;师资是关键;条件是基础;改革是核心;管理是保障。所以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的重中之重。

第一,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多种渠道充实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既懂理论又会技能,并能更新原有知识库,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一方面,改善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一个优秀的高职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另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组织教师,特别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行业、企业第一线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此过程可以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组织一些教师去挂职锻炼

第二,加强对创新理论、教育理论的学习。

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而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核心的话,那么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则是支撑,同样是不可少的。加强对创新理论的学习,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创新理论,重点要提高教师的意识:高职院校也应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并且,这一目标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帮助他们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高职教育现象,解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让教师懂得如何教,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把同一专业的教师编成一个学习小组,相互听课、评课,组内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办月报、宣传栏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逐渐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第三,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高职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和定位是不同的。高职教师的科研不能和研究型大学教师盲目攀比,而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行业的要求,合理定位。应定位为以高新技术的应用、实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为主,鼓励教师从纯学术研究向应用技术服务与开发方面转换,注重解决生产实践的具体问题,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技术的更新和改造、产品的升级、技术的推广等。此外,高职教师的科研应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科研,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重点采取两条措施来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首先是建立激励措施。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工资奖励、评优评奖等方面,对科研工作有所挂钩;其次,落实科研经费。一方面,争取省级、市级的科研项目,尽最大努力向政府争取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向企业、行业中获得相应的经费,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

第四,建立一支来自实践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降低学校开销,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并且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与来自行业或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员进行合作。纵观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他们的兼职教师已成为了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应该多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组成一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到学校进行教学活动,将最新的技术引进教学;或者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等实践第一线,接受兼职教师的指导。

聘用兼职教师,有几个应该注意的点。首先,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兼职教师懂得教,把自己的技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娴熟的技术后,创新也才有了可能;其次,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签订聘用合同,规范聘用程序,健全对兼职教师的考核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等。

2.营造校园创新文化

只有大力加强学校内部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才能真正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很多因素,牵涉方方面面。本研究认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是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软环境的核心内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营造努力学习和积极创造的氛围。

培养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在学习兴趣小组里,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学校应创设条件,让他们参与到项目研究中。

高职院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科技创新大赛,通过这类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的潜力。适时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科研的竞赛和评奖活动,以激发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造发明的热情。利用好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通过技能比赛,以赛促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竞争能力,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注释】

[1]姜喜双.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结构和测量[J].集体经济学术探讨,2010(6):86-88.

[2]董刚,杨理连.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9-12.

[3]张晨,马树超.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辨[EB/OL].(2007-06-14).http://61.164.87.131/web/articleview.aspx?id=13479&cata_id=N008.

[4]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5.

[5]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5.

[6]张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www.xing528.com)

[7]张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165.

[8]孙宏,付萍,林秀杰.关于高职安全防范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标准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6):18-19.

[9]林守章等.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案例研究[R].厦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11:112.

[10]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63-64.

[11]黄跃琛.高职学分制改革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2):43.

[12]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2-07-1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718/21/5654163_225121722.shtml.

[13]我市四所高职院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EB/OL].(2011-08-01).http://www.xmedu.gov.cn/sso/NewsList.do?action=show News&newsID=29276.

[14]郑若玲,王晓勇.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建议——以厦门民办高职院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44-49.

[15]张盼.厦门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54.

[16]张盼.厦门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49.

[17]林守章.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案例研究[R].厦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11:112.

[18]林守章.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案例研究[R].厦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11:70.

[19]吴雪萍.基础与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7.

[20]张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199.

[21]潘弋璐.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及其启示[J].中等职业教育,2007(29):24-26.

[22]潘弋璐.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及其启示[J].中等职业教育,2007(29):24-26.

[23]刘兰明.美国社区学院的开放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52.

[24]黄朝晖,刘利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9(5):44-45.

[25]杨婷匀.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7(1):60-63.

[26]何有良.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学体系对我国高职高专学院的借鉴——以圣克拉拉社区学院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0(9):138-139.

[27]杨婷匀.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7(1):60-63.

[28]彭爽.美国、德国、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77-178.

[29]邓耀彩.高职院校师资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3(2):44-46.

[30]黄朝晖,刘利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9(5):44-45.

[31]林金辉.海西青年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162.

[32]王明伦.面向知识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EB/OL].http://www.cernet.edu.cn.

[33]王晓波,陈丽.高职课程内容的探讨[J].职业教育,2011(4):113.

[34]黄跃琛.高职学分制改革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2):43-44.

[35]王晓波,陈丽.高职课程内容的探讨[J].职业教育,2011(4):113.

[36]李鹰,李哲,张喜春.高职教育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43-44.

[37]李淑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0:37.

[38]李淑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0:37.

[39]蒋晓虹.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74-1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