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研究成果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进,可以从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制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应按照能力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知识传授、提高综合能力与注重素质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被动实践的问题,本研究认为,为培养出高职高素质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进,可以从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制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其中,理念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评价是人才培养的晴雨表。

(一)三块基石奠定教育教学理念

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应当树立的三种教育教学理念,它们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石。

1.技能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高职教育应以技能教育为根本,强调技能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2.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体。”高职院校应按照能力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知识传授、提高综合能力与注重素质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一高职院校的领导接受访谈时,谈道:

特别是对素质来说,要内化的,内化的东西恰恰要融入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有所突出,有所引导,有所考核,这样才能融入。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护士培养,按一般过去的方式,铺床、打针、吸氧,但是作为护士,服务对象是人啊,如何让患者得到全面的照顾,这要求内化素质。铺床、打针、吸氧这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如何把素质融入教学中,这是所有专业的人都需要。素养和创新能力问题是所有专业的人都需要的。

3.创新教育

我们传统的高职教育,历来重视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而忽视了学生对固有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管理的创新。

高职教育教学应当更新理念,倡导创新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注重非智力因素发展。

(二)建立新的教育教学制度

高职院校急需建立新的教育教学制度,为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尝试学分制

实行学分制,设置大量的选修课。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相应的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分制相比学年制更具有灵活性,更能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其个性特长也能得以发挥,可以创设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探索弹性学制,如两年制高职教育可允许在1.5~4年内完成学业,三年制高职教育可在2~5年内完成学业,五年制高职教育可在4~7年内完成学业。[36](www.xing528.com)

2.建立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原来针对的是研究生的培养。高职院校也可以推行双导师制,指的是在学校内,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提供了保障;在校外,行业或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第二导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配对关系,共同指导学生。通过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指导,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志向和特长,指导他们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他们从入学到毕业进行全程指导和负责。双导师制在目前不失为解决高职师资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的一个办法,同时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快“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改革。

3.完善校企合作制

遵循教育性、互利性、平等性原则,推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调动企业积极性,搭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推进校企双方利益共享,学校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

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积极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包括物质支持、平台共建、师资提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被动实践的问题,本研究认为,为培养出高职高素质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于理论教学,教师应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高职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实践教学。要注重学生在实训过程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出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实践、探索未知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接触和感受最新的科研成果,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种“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讲授的理论不但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的理论去动手设计、制作,从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以学习创新的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两者并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创新的理论知识化为创新的能力。

(四)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增加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评价要素:不能只看学生是否按教师或指导书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对有独特见解、独特方法或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学生,给以加分、奖励。[37]

注重形成性评价。将课程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的情况、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习提高的程度等因素列入考核评价范畴,使考试由原来的只考核学习效果拓展到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考评。[38]一位接受访谈的高职校领导这样谈道:

学校目前推行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仅考核知识、考核技能,而且更加关注过程。过去我们要求学生把某个东西做了,做出实验,实验报告写完了,结果正确了,就可以了。我们应该关注整个实验过程,他是怎样的一种态度。比如,做化学实验,考量学生如何配试剂,让学生来准备试管、器皿、量杯,等等,在此过程中评判学生,而且要看他进步,错误了指出来,改正。另外看他在实验中的表现,是不是大声喧哗,以及他的习惯等。而过去我们只重视结果,实验做出了,就OK了。但是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态度也要作为评价,也要看他进步没有。当然不同课程有不同考核的东西,所以不拘于考试,不拘于完成什么样,素质的养成也要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贯穿到老师的关注点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