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研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应用型”,其他类专业为“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在高职院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予重点关注的。(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或者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定位的分析,发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研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看,4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均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强调创新人才培养。例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出一批社会和地方经济急需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应用型”,其他类专业为“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专业培养目标来看,4所高职院校均强调培养某一专业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比如,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熟悉我国安全防范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具有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防范设备,胜任司法、监狱、文博、银行、民航、社区及安全防范产品、服务等行业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一线工作的高端综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软件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测试、系统支持等方面及具备安全防范软件开发和辅助开发能力的高端综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8]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各专业培养规格的定位在大方向的把握上是正确的,整体上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在实际办学中,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实到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有待改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片面强调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相对较少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非常强调技能的获得,但是,不少高职院校走上了“技能至上”的极端,片面强调技能的获得,忽视对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受传统职业教育的影响,片面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偏离正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另外,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奇缺的片面宣传,致使部分高职院校打着实用主义的旗号,很多高职院校受此影响,重技能、轻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定位会产生多方面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在高职院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予重点关注的。(www.xing528.com)

(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或者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定位的分析,发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学生仅有技能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展。高职教育不应当培养一台台机器,而是要培养一个个有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人。正如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王斌在访谈中所说的:

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这恰恰是高职生比较突出的地方。这涉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一般本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高职的学生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又称高端技能型(是教育部提出来,原来叫高素质技能型,2011年开始叫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规格的定位,是不是合适?第一,对所有高职高专的所有学生定位,过于单一了,不符合高职每个专业的特点。第二,过分强调技能。当然,对于高职学生掌握技能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它就行了吗?我们这几年,在教学改革也好,在课程设置也好,确实突出岗位技能,这比一般本科做得好。但是掌握了技能就意味着成功了吗?未必如此,只有技能还不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力,同样是重要的。创新精神是一种意识,培养一种意识,最核心的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包括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