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型大学如何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来对人才培养进行规定、做出引导,让研究型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这一类型大学的特性,又能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这要求各学校做出回应。[10]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来源的三个方面,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我国对研究型大学都寄予厚望,这使得研究型大学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对培养人才的定位就体现出来。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导向和定向的作用。研究型大学如何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来对人才培养进行规定、做出引导,让研究型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这一类型大学的特性,又能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这要求各学校做出回应。

通常人才培养目标有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科专家的建议、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学科专家的建议中提取的培养目标,主旨在于遵循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来实现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其功能已逐渐由单纯的传递文化遗产扩展为兼具文化创造功能,因而在这一阶段,已逐渐把认知已知与探索未知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使单纯的继承转变为继承与创造、发展相结合,并已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从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要看,主要指的是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从社会发展需要来源上看,主要是体现出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间的联系。[10]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来源的三个方面,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见表5-47。

表5-47 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厦门大学.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EB/OL].http://jwc.xmu.edu.cn/s/58/t/215/6d/a2/info159138.htm.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简介[EB/OL].http://www.scut.edu.cn/webpage/about.htm.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院校概况[EB/OL].http://jwc.sysu.edu.cn/situation/Index.aspx.
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EB/OL].http://news.xidian.edu.cn/view-46160.html.
苏州大学.苏州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EB/OL].http://jwb.suda.edu.cn/AR.aspx?AID=1207.

续表

兰州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EB/OL].http://jwc.lzu.edu.cn/upload/news/N20141223113540.pdf.

从以上几所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和表述上可以看到,研究型大学在人才的服务面向、规格、层次上越来越清晰,整体而言目标设置趋于合理。在培养目标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亮点。主要表现在:(www.xing528.com)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中关注了学生完善人格的重要性。如中山大学希望培养的学生“具有领袖气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知礼、诚信,阳光、进取”的人,苏州大学则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之人格”,兰州大学则希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等。

第二,重视“国际化”,强调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人才不再是囿于一方的人才,而是流动的、国际性的人才。

第三,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展现出了本校的特色,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工科见长,培养的人才以工程人才为主,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了“工程实践能力”;兰州大学地处西北,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了“浓郁本土情怀”的培养。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文本表述看,当前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工具取向仍明显,仍然比较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本位。各所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有强烈的社会导向意识,在人才培养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家服务的社会功能。培养目标中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缺乏关注,是一种忽视和弱化了学生“为我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文字表述中体现出社会导向意识的文字,如厦门大学的“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山大学的“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苏州大学的“社会之责任”,以及兰州大学的“为社会创造直接效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第二,目标“同质化”。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上看,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虽然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出国家层面的培养目标,但是绝不是国家层面培养目标的翻版,应该要体现出一定的个性色彩。从表5-46看,“创新”是“标配”,各所大学都认为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创新人才”。

第三,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笼统,指导实践的操作性不强。如各所学校都强调“高素质”,但是高素质体现在哪些方面却很模糊,而且“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应该包含哪些都还没有定论,又如何来指导实践呢?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在培养目标中的描述,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交流组织能力”、“国际视野”、“创新型”、“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指导实践比较困难。

第四,各所研究型大学对所培养人才定位比较高,缺乏层次性。一直以来我国对研究型大学都寄予厚望,这使得研究型大学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对培养人才的定位就体现出来。研究型大学在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关于人才定位的文字表述如:厦门大学的“学科领军人物”、“拔尖创新人才”,华南理工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中山大学的“具有领袖气质的文明的现代人”、“拔尖创新人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行业骨干”、“引领者”,以及兰州大学的“精英人才”等。高标准的定位并不是不好,高目标的确能够激发人的斗志,但是一味地追求高标准而缺乏有层次性的目标,难免会在目标指导教学过程中给师生一种暗示,过于追求知识的专深和高精尖,而忽视了一些基本的或所谓的“普通的”、“一般的”知识。事实上,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同样能培养工程师。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能够提供给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也许才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