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我国近代效仿欧美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张“通识教育”,当时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和看法,如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等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没能持续实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一度转为“专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确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但是,过度专业化的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不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改革,改革逐步回到了“宽专业,窄方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向上来。这与这一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厚基础、适应能力强的要求是相适应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要“坚持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8]。因此,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www.xing528.com)

具体而言,相对于“精英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一些新的变化:(1)对学生的创新培养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不再仅仅局限于某几门创造学、创造技法的课程或小发明、小制造的课外活动,它更应体现在整个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如课程设置、学分制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传授的主要内容不仅是要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且要知道怎么想,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在教学方法上,既有必要的灌输,又注重启发教学,不是简单的“奉送真理”,而是要懂得“寻求和发现真理”。(2)重视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近几年各高校都在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对教师进行创造力培训,制定特殊政策鼓励教师的创造发明,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研究机制引入教学,实行创新性教学。(3)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有所突破。不应仅仅把学生的知识掌握量作为依据来评价学生,要融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素。(4)重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教学不只是课堂教学学校也应通过一定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如建立工程训练中心或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创新基地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去领悟,独立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学校通过学生社团或举办创新类、艺术类、科技类讲座等方式,广泛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良好的个性。[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