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这次与燕凯、鹿芸薇一起做的书画联展,主题叫作“书画观复”。为什么叫这个题目?我想从刚才跟一位书画班的学员聊天说起。刚才喝茶聊天的时候,有个学员跟我谈到一个话题。她说现在小孩子的教育中特别缺少动手的项目,她觉得应该增加手工劳动的训练。我说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但“手工”也还是不够的。“片面动脑”和“片面动手”都不对。然后,我就跟她说到书法教育。
书法教育的意义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它是动手的,就像做手工一样,动手的;另一方面呢,它是文化性的,它是动脑的,它是学文化。书法把动手的一面和学文化的一面结合在一起。所以,书法是沟通身心的绝佳途径,使我们在生活中能做到“下学而上达”。下学就是可以洒扫应对,可以动手;上达的话呢,可以学文化,可以修德,可以悟道。上下之间,书法可以成为特别好的通道。
为什么书法能有这么了不起的功用?这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字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关联天地大道和人伦日用的东西。从高的一面讲,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构成了汉字的天道源头。从这个系统下来的东西,还有我们的中国画,它也是取象写意,是关联天地大道的。但同时呢,书写文字、观看物象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少不了的事情。所以,书画是关联天道和日常生活的“节点”。因此,书画才能成为一种修道的生活方式。
燕凯、鹿芸薇和我都是那种天生就在这个“节点”中,注定要过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我们都是从很早的时候就自发地接触到这样一种非常特别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它可以向下关系到人伦日用,向上体会天道。这点意思正是我们这次三人书画展特别想要给大家传达的意思。这个意思,我们管它叫“书画观复”。这个题目曾是我给鹿芸薇的画册写的序言的题目。最近在台湾“中研院”和中正大学做讲座,也是用这个题目。当然,讲的具体内容每次会有很大的不同。
什么叫书画观复呢?一方面,这个复啊,是这个《易经》里的复卦。它是指这个天地的运行,天地之道,它是往复;它又是指个人的修行,克己复礼,回到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复性,也是复。譬如说开幕式之前跟大家一起站桩。站桩一方面是回到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身体每一寸的感觉有一个觉知,同时又是通过这样一个对自己的身心的修养,来接通天气、地气。在个人与天地之间,给它关联起来,这叫复。是克己复礼,也是天地复之道。
“书画观复”的第二层意思是在书画史的意义上来说的。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一种日常修身的生活方式,已经失传了一百多年。我们可能不得不这么讲,虽然这么讲可能稍微有点挑战性。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在这一百年来,应该是更加繁荣、壮大了,因为成立了那么多的专业院系,举办了那么多展览,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现代书法家和画家。现代的专业书画家肯定比古代多。三十年内涌现的专业书画家数量可能超过以往三百年的总和。
可是,什么是书画?书画是干什么的?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书画不再是修道用的,不再是修行用的,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向上,与天地大道“失联”了;向内,与自己的内心“失联”了,与日常生活“关联”了。于是,孔子所谓“下学而上达”都没有了,下学没有了,上达也没有了。孟子所谓“放心”没人去“求”了。在一个通信发达的时代,人们却普遍处在“失联”状态中。人莫不有心灵的手机,却都“不在服务区”,“无人接听”。(www.xing528.com)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书画变成什么了呢?变成了艺术专业,变成了艺术市场,变成了展览,变成了拍卖,变成了赚钱,变成了艺术产业,对不对?于是,书画作为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修道方式、一方面关联天地大道一方面关联切己身心的修行方式、既是最日常又是最超越的生活方式,这样一种人类特有的艺术、修行、生活方式,恰恰是在现代的、专业的、学院的、艺术产业的繁荣当中衰落了,失传了。这样的时代需要什么,需要“书画观复”。
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正在方兴未艾。书画这样一种古老的修身体道的方式也正在找回来。跟古人比起来,我们三人的水平还差得远。但是,我们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希望用我们愚笨的双手、拙劣的画笔,来给大家传达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原先几千年来,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些说着汉语、写着汉字的中国人,曾经是无比熟悉的这样一种上可以体天道、下可以扫洒应对、人伦日用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重新找回它。
燕凯:刚才柯老师从展览的题目“书画观复”讲起,真是谈到了很多传统书画的精义。我目前也正以“书法的修养之维”作为研究课题,芸薇的博士论文主要探讨“兴与文人画”,这都与“复”关系非常大。其实,所谓修养不过是要复归到人的本性之初;而恰恰是因“复”而起的“兴”,才是真兴。
我们和柯老师经常在一起书画雅集。说白了,就是大家凑到一起临临古帖,写写画画,让身心闲散下来,不抱有什么目的性。这就容易复归到一种本然的生活状态。当然,通过阅读经典,或者喝茶等等,也都是很好的方式,而我们是习惯于借着笔墨游戏而进入的。
不管是临帖也好,自己创作也好,尽量让当下的心灵感触通过笔墨而流露出来,越是直接畅快越好。彼此之间用心体会,感应交流,那时候语言的层面已不是很重要了,也不一定要形容一下作品怎么样好,都是你方写罢我登场,其乐融融。其实这个时候啊,身心世界是处于一种相通互感的,生动活泼的状态,这才是“生活”的本意。这时的生活一下子就脱离了日常的琐事,比方说上班要赶时间,要完成什么事儿等等,种种目标其实都会成为生活的挂碍。
唯有复归到生动、活泼的状态,“生活”两个字的意义才会不同凡响。柯老师以前就跟我说:“我呀,一写字的时候就感觉成仙了。”当时还作了个飘飘悠悠的表情,超可爱!哈哈,其实神仙也是凡人做,人能跳脱凡俗的桎梏,就已经有点儿仙味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