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以养正:原学第一辑成果

蒙以养正:原学第一辑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我以为“蒙以养正”的关键有这样几点。首先是启蒙者自己要“养正”。《蒙·彖》最后一句话是:“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四个字并未明说谁养谁的正,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其次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正”的环境。这个“正”的环境,最早可以追溯到受孕的环境、胎教的环境。母亲怀孕之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接触的,都应尽量避免类似之“恶”,就是为胎儿营造“正”的环境。

蒙以养正:原学第一辑成果

综上所述,我以为“蒙以养正”的关键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启蒙者自己要“养正”。《蒙·彖》最后一句话是:“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四个字并未明说谁养谁的正,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我的解读,既是启蒙者养童蒙之“正”,更是启蒙者自己养自己的“正”。正如孔子所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的。《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中国教育的根本精神。启蒙教育阶段,最需要养正的其实就是家长。孩子的出生,不仅是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对象,更是给家长提供了一位启蒙的老师,这位“老师”要教你如何做一个父亲或母亲。不要以为他们一出生你们就已经自然升格为父亲或母亲了,不要以为你已经懂得怎么去做一个父亲或母亲了。事实上你们双方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此前懂得越多也许越有害。懂得多不如福德厚。《大学》云:“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也。”诚是德,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现在很多人以为要多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和思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修德培福。无论君子之道还是小人之道,都有浩如烟海的知识和思想,为什么有的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什么有的人醍醐灌顶,有的人却饮鸩止渴?我以为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他们的福德和智慧不同。知识和思想可以从闻见得来,而福德却只能从生命本体中培植出来。如何培植?唯有“养正”。启蒙者如何养自己的这个“正”呢?我想,第一重要的是信受奉行圣人之教。“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要养正,首先必须相信圣人之道才是世间的大中至正之道。舍圣人之教而信受俗师俗教,不可能有长久安康的人生。正如黎巴嫩诗哲纪伯伦所说:“你背朝太阳,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我看来,当今盛行的各种启蒙教育,多是家长和老师在用“自己的影子”教育孩子和学生。信受而不依教奉行,“正”还是养不出来的。

其次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正”的环境。这个“正”的环境,最早可以追溯到受孕的环境、胎教的环境。在人情杌陧、争吵不休的环境受孕,一般说来肯定不如在气场清净、人情和睦的环境受孕好。至于胎教,文王之母太任可谓世人之典范。《列女传》记载她的胎教事迹说:“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母亲怀孕之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接触的,都应尽量避免类似之“恶”,就是为胎儿营造“正”的环境。孩子出生之后,不让婴儿的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触到恶的对境,就是为婴儿营造“正”的环境。稍大一些,像“孟母三迁”就是为孩子营造“正”的环境。总之,家长要像阿弥陀佛为众生创造净土一样为孩子营造“正”的环境。即此“营造”便是深沉含蓄的慈爱,便是“勿忘勿助长”的用心,远比“我爱你”的表白、“你真可爱”的赞美与急于求成的逼近逗弄或唠叨强一万倍。

再次是淡远对孩子的感情执着。溺爱不仅会败坏孩子,而且还会败坏家长本人。记住纪伯伦的几句话:“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们太相信自己对于孩子的爱了,太相信自己给孩子的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东西了,而这种心态中最容易藏匿隐患。孔子说:“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我们对孩子的爱很容易沦为偏爱和溺爱,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不一定真好,所以当我们秉承自己对孩子的挚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的时候,往往觉察不到我们正在给孩子施加不良的影响,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增加执着。(www.xing528.com)

最后,我想用唐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来结束本文。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