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问回归本源发挥应用

学问回归本源发挥应用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以来,学之内涵发生转变,识者曾一语道破:“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身为学。”《原学》之“原”,乃回到本源之意:学问须回到本源,由体发用,才能适应时代所需、引领时代方向,此之谓“返本开新”。因此本刊同人,不以成功自居,但以学人自处;不求途辙相同,但求方向一致。《原学》乃公共的平台,非一家一派之私属,故立足传统,儒佛道等平等尊重;放眼世界,注重中西互发融通。

学问回归本源发挥应用

学之不讲久矣夫!

今人所谓学术、学习,早已偏离学之根本。《论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修身、修道,目的在成人、成德,此为生命之根本,因此也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大学》“八条目”中,修身居于中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则为修身的方法,以故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种意义的“学”,佛道二家称为修行、修炼,具体路径、境界或有差别,此修养身心、精神上出之方向并无二致。此三家共通之学,孕育中国人的慧命,构成中华文化的根本。

清末以来,学之内涵发生转变,识者曾一语道破:“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身为学。”(程树德《论语集解》)此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实质。其结果则“天地闭,贤人隐”,生命流于扁平干枯,超越精神湮没不彰。此之谓学绝道丧。当今人类面临的种种灾难危机,莫不导源于此。

《原学》的“学”,是修身之学,德性之学,智慧之学,是生命的学问,本源的学问。古今之学既已产生变异,首先须予以区分,而不能以知识的方式对待、曲解修身之学——不知此而为之,乃混淆;知此而为之,是误导。混淆与误导亦久矣。世人值此物极必反之际,亟需亲近经典、回归身心,然而或独学无友,茫然不知入处;或盲从于专家名流,误入断港绝河。有鉴于此,本刊倡导重归传统学问之大道,以此反求诸己,修治身心,乃至立人达人,经世观物;所谓下学而上达,上达唯在各人,下学则端赖讨论讲明,切磋砥砺,此《原学》创设之初衷也。

《原学》之“原”,乃回到本源之意:学问须回到本源,由体发用,才能适应时代所需、引领时代方向,此之谓“返本开新”。因此,原学不是故步自封,而是面向时代,立足当下。此其一。“原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都是“学人”——在学习的人,在此“回到本源”的过程中,以学会友,以友辅仁。因此本刊同人,不以成功自居,但以学人自处;不求途辙相同,但求方向一致。此其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学》乃共学的园地,非利益之场所,故以激扬志气,砥砺德业为宗旨。虽有作者、编者、读者角色之不同,俱属共学之友朋,且三者可以兼具互换。《原学》乃公共的平台,非一家一派之私属,故立足传统,儒佛道等平等尊重;放眼世界,注重中西互发融通。(www.xing528.com)

古云“解行相应”,生命的学问虽有义理、工夫之别,但二者不可割裂。须知解来自行,证成于行,理论应以实践为准的;实践亦有多层面,各人或侧重不同,固当以修身为一贯。是故《原学》就内容而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问可有多层次多角度,莫不归宗于修身实践;从形式而论,不拘一格,长短不限,但须文以载道,有益于修身实践。

平台乃寓平等之义,非平面之谓。《原学》同人愿以此为基础,因应时代,逐步构建立体的共学空间。既有落地活动,借鉴宋明儒讲会方式,切磋琢磨,还可发展网络空间,增加线上交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期促成新的学问共同体,为转变学风、净化人心尽己之力。

二十世纪初,人心思变,新式报刊纷立,然而向外追求渐成主流,终至迷失本根,舍父而逃;风雨百年,而今穷子思归,始有一阳来复、返我故园之机。《原学》之草创,固属因缘,亦有愿力焉;“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诸君其共勉之!

2020 年9 月15 日 庚子七月廿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