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存在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存在原因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并不符合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存在原因

1.民主革命遗留任务需彻底完成

(1)祖国大陆需要完成全面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全面结束。国民党尚有以白崇禧胡宗南为首的两股武装力量,100多万人,盘踞在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一些沿海岛屿上,负隅顽抗,妄图卷土重来。1949年10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讨论了人民解放军向待解放地区进军的问题。

在华中、华南战场,第四野战军(辖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分东、中、西三路挺进广东、湖南。10月14日,广州解放。11月6日,第四野战军歼灭白崇禧集团,广西全境解放。在西北战场,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西北各族人民和苏联方面的支援下,穿越戈壁沙漠,行程1000多公里,于10月20日进驻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接管新疆防务,改编起义部队。在西南战场,第二野战军于11月1日起进军大西南,30日,解放了重庆。12月10日,二野部队和进入川北的一野部队合围成都,歼灭了胡宗南集团。进军大西南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终结。1951年5月,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九条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岛外,全部中国领土得以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巩固

建国初期,国民党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多万政治土匪及60多万特务分子尚未肃清。在广大城乡地区,“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人民民主专政还需进一步巩固。在中共的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民主改革。在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废除了压迫工人的陈规旧制,建立了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委员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3)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逐步完善

1950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此外,还有步骤地开展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文化事业的改革,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2.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成分尚未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成分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并不符合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我们需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我国实现了收支平衡,物价稳定,人民收入大幅增加,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经济成分均得到发展。不仅数量上有发展,而且性质上有变化和质量上有提高,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成分还不是我国的经济的主导成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社会阶级并存现象还十分明显,需要一个逐渐调整的时期。

3.新生政权需要赢得国际社会的承认(www.xing528.com)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针对美国等国的封锁和遏制,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按照《共同纲领》确定的外交原则和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打开对外关系。1952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1954年4月26日,举世瞩目的日内瓦会议隆重开幕。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非常复杂的多边外交活动

(2)抗美援朝与维护国家主权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干涉。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任命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于10月19日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援朝部队12个师,赴朝参战。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1953年7月27日,经过近三年的艰苦作战及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代表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空前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展示了新政权的强大力量,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4.中国共产党需要调整自身角色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从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担负起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但同时,要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寻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革命时期过渡到寻求民族富强、国家发展的社会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需要一个角色适应期来不断明确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地位。为此,党开始了一系列自我调整。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就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要求全体党员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袭。1950年和1951年,中共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批新党员。1951年底到1952年春,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的严重情况,中共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清除党内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对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清醒头脑和革命精神,促进了政府的廉政建设,稳固了新生政权。

5.社会主要矛盾尚未完全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全国政权,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工作中心的政治前提已经开始具备,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极为迫切和繁重。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出现。这显示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性。但过渡时期阶级斗争还没有基本结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基本完成,并且民主革命还遗留了很多未完成的任务。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不同经济建设一同居于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位置上。这显示出这两个阶段主要矛盾的交叉。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