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时,曾向中外记者声明:“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6]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他又宣布北伐。并自任北伐军总指挥。我们要问为什么孙中山后来又同意妥协?如何理解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妥协?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乱作一团,袁世凯兴风作浪。他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手下联名通电称:“若国民会议竟决议采用共和政体,吾人惟当奋力战斗,至死不承认此政体”。[7]帝国主义列强支持袁世凯,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示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立宪派、旧官僚等也支持袁世凯,大造总统“非袁莫属”的舆论。一些革命党人也主张,甚至提出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大总统就是袁世凯的。
形势逼人,孙中山不得不让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同意让贤。终于,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建立了北洋军阀反动政权。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专制统治。其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开历史倒车。
总之,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孙中山本人沉痛地说过,当时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盛,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在宋教仁案之后,袁世凯真面目彻底暴露,孙中山毅然发动了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由于北洋军阀在军事上非常强大,而国民党方面军力财力有限,内部矛盾重重,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逐渐摆脱革命束缚,在称帝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在他准备登基的前一周,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在大半个中国形成席卷之势。次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此后忧惧而死。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极力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又举起了“护法”的旗帜。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并出师北伐。但是不久以后,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依靠军阀打军阀的护法运动失败。
孙中山代表中国人民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顽强革命,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当之无愧。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孙中山的功绩无疑是最突出的。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联合一派军阀打倒另一军阀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逐渐丧失。(www.xing528.com)
历史会有公允的评价。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8]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帝国主义是不会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日本前首相山县有朋的一段话:“日本不希望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日本更不希望那里有一个成功的共和国,日本所希望的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中国,一个受日本影响的弱皇帝统治下的弱中国,才是理想的中国”。[9]这段话一语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态度。所以,它们以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持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最终,中外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这场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对外没有提出鲜明的反帝要求,还幻想以继续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来说,反封建不彻底,大量汉族旧官僚、旧军官混入革命的营垒。孙中山后来在回顾辛亥革命的历程时说过:“曾几何时,已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10]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其自身局限性,他们同中国的封建势力联系甚广,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敢发动工农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依靠新军和会党,这些人主要以破产农民为主,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比如说,有的农民要夺取地主的土地,这个被革命派视为越轨的行动,派人去镇压。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里,阿Q是底层农民的典型,他说我也要革命、要造反,但遭到镇压。所以说,革命派并不是真正同情群众,依靠群众。没有农村的大变动,革命不可能成功。
第三,没有建立起坚强的革命政党。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内部组织松懈,以地域、同乡或其他关系为基础的派系复杂,不能成为一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有的干脆搞分裂,自立山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11]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于他们的缺点,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前人。对于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鲁迅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中,评价这位革命先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12]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辛亥革命的失败,深刻地说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