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在北京童年时代养成了收藏文物的兴趣与知识

我在北京童年时代养成了收藏文物的兴趣与知识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童年时代我住在北京。在这样的家庭气氛熏陶下,我在十二、三岁时即对文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学到了不少有关收藏和鉴赏文物的基本知识。父兄相继去世后,我便继承了他们的衣钵,致力于文物的收藏。收藏文物是以个人之所好,求其真而精,因此既不要附庸风雅,也不应唯利是图。一九三一年,出于对文物的爱好,我在北京琉璃厂集资开设了宝古斋,聘请了虹光阁掌柜杜华亭的门徒邱振生为经理。

我在北京童年时代养成了收藏文物的兴趣与知识

童年时代我住在北京。那时,一到农历腊月中旬,就有小贩沿街叫卖杨柳青年画,是我接触最早的绘画艺术品。以后,我又对印在信封和信纸上的木版画新年的对联发生了兴趣,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喜爱文物的种子。

父亲张翼是一位文物爱好者,他最喜字画和古陶磁器,我哥哥受他影响,也爱研究金石字画。亲友中更不乏收藏家和鉴赏家,如宝瑞臣、袁珏生、李小石、马竹铭、关伯衡、崇巽庵等人,他们常在一起谈论文物,评定其真伪等级,探讨书画家的造诣。在这样的家庭气氛熏陶下,我在十二、三岁时即对文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学到了不少有关收藏和鉴赏文物的基本知识。父兄相继去世后,我便继承了他们的衣钵,致力于文物的收藏。最初,由于手头较紧,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心爱的文物,有时竟为此夜不成寐。后来我作了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常务董事兼协理,经济宽裕了,才摆脱了这种窘境。从此,遇到有价值的文物我便千方百计买下来。收藏文物是以个人之所好,求其真而精,因此既不要附庸风雅,也不应唯利是图。为辨别真伪,我曾悉心研究过画论。古人对书画爱护备至,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精鉴赏,富收藏,他在《画禅室随笔》(由清杨无补辑录)中谈到画不可随意示人,并概括为五不可:灯下不可,酒后不可,雨时不可,妄加批评不可;武人(系不懂画的人)不可。我恪守前人遗训,悉心收藏历代名画,别人都讲看画,我却讲读画、审画,把画悬在室中,端坐画前,一笔一笔地读,一划一划地审。我鉴赏画作真伪的原则是七分看画,三分看有关的书籍。另外,旧玉、图章和成扇等也是我的收藏对象。一九三一年,出于对文物的爱好,我在北京琉璃厂集资开设了宝古斋,聘请了虹光阁掌柜杜华亭的门徒邱振生为经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