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董经营的几种类型-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古董经营的几种类型-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古董商专作外国人的买卖,他们大多集中于北京炭儿胡同。他们所售的货物主要是蒙藏民族服装、用具及一些古董。

古董经营的几种类型-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1、内局

内行人亦称之为“寄庄”。这种古董商专作外国人的买卖,他们大多集中于北京炭儿胡同。这些人把从外地购来的古董,除将其中一部分投入古董市场外,其余全部直接去“跑外馆”(指到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做生意)。解放前,我国许多珍贵文物、国宝,就是通过这些人之手被外国人买走弄出国了。例如有一个古董商,曾将一对康熙年的三彩方形棒槌瓶卖给了法国人,为此,这个商人得到了法国人的奖赏,他以此为荣,在同行中到处炫耀,但当时的中国政府却无人过问。

2、古董市场

天津早先的古董市场在西头的德庆园,后来迁到北马路宝和轩,与估衣业合在一起做生意。以后两家分开,古董业搬到侯家后中街三德轩设市场做买卖。这里每天早晨,是古董市场交易繁忙的时候,商人们把要卖的古玩、玉器、钟表、杂银首饰等物陈列于案上,看上去琳琅满目、古色古香,但外行人却不敢问津。其原因是这些生意全由倒行的人(专做投机倒把的人)把持,他们讲价还价都在袖口里进行。慢说这里没便宜可沾,即使有也落不到外行玩家之手。因此外行玩家虽涉足其间,却不敢轻易伸手。

3、古董摊

北京亦称之为“老虎摊”,经常在各种庙会及夜市等处设摊。天津古董早先多集中于东马路一带,后来迁到天祥市场。古董摊上假货居多,其经营方法是,摊上有一人照管生意,旁边有一两个人作“托儿”。当有顾客来看货问价时,“托儿”就赶前来装作也要买,抬高价码,抬到一定火候时,为不把这位顾客说走,“托儿”便改变方式,说这东西如何好、便宜,只可惜自己带钱不够,不然早留下了云云。外行人见此,有时信以为真,便将假货买走了。因此有人说:不会说瞎话,不会做假,就干不了古董行。在古董行里,人们把欺骗称为“能”,骗了人是“得能”。

4、挂货铺(www.xing528.com)

这种铺面多设在北京前门外大街一带和东、西两庙附近,天津没有。挂货铺的经营对象主要是蒙藏喇嘛和外国人。他们所售的货物主要是蒙藏民族服装、用具及一些古董。古董大多为假货,价格也不便宜,因此玩家很少涉足。

5、古董店

北京最著名的大古董店是敦华斋,在东四牌楼附近。这个店也做“寄庄”生意,经常把古董运出口。此外琉璃厂的通古斋也较有名气,其老板黄学古,在本行业中被称为“古董皇上”。他眼力特别高,从来没买过“打眼”的货。据说他的货源与参与过东陵盗宝的檀大宝孙殿英手下的旅长)有关系,檀盗来的珍宝大部分都经黄学古之手转卖给外国人了。

天津较有名的古董店有:芦庄子的大吉山庄,老板孙华堂以收售金石起家。那时被称之为收藏家的方若、张一香、姚品侯等辈,每天都在那里留连。北门里的正兴厚,专收售官窑瓷器。此外还有美利昌、春生祥、鼎彝斋、珍昌泰、祥瑞兴等也都比较有名。这些店因接近外国租界地,因此常做外国人的生意。

除上述所说的局、市、摊、铺、店外,还有一种无固定地点的行商,象北京“打鼓的”,天津喝“杂银儿”的,都属此类。由于他们走街串巷,活动范围广,有时会遇到一些因急等钱用而要卖掉一些值钱东西的卖主,这时这些行商便趁机运用欺骗手段,以低价买进一些珍品,从而获利甚丰。这种行商在民国初年最为活跃,因为旗民口粮停发,吃饭无着,为了装饱肚皮或满足烟瘾,只好变卖祖上留下的器具古玩,以此维持生计。那时候,哪条街巷“打鼓儿”的来得多、勤,哪里就有破落户,天津也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