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1921)左右,巴西洋行华经理莫三,出资在张园对过圈起一块空地,盖了两个简陋的影剧院,起名“大罗天游艺场”。“大罗天”是佛语中“极乐世界”的意思。后来,由于巴西洋行业务不振,莫三又急等钱用,便于一九二七年把大罗天转卖给曾做过天津海关道的蔡绍基。夏天,场内摆上些茶几、藤椅,供游客品茗乘凉,另外备有冷食小吃供游客消夜,天亮前还大放焰火。这里每天游客不绝,无论是官僚政客还是地痞流氓,都以到此一游为乐事,“进过大罗天,死了也不冤”的说法曾流传一时。
秋、冬两季,大罗天游人稀少,珍昌泰古玩店经理便提议春节后在这里办个古玩展览会,条件是每天按销售额给大罗天提成。最初那些古玩大户都不以为然,只有源丰永、仲盛公两户参加,中、小户则很有兴趣,把自己的货底通通搬了出来。不过,其中有不少油炸旧玉、炝绿翡翠、潍县铜器、玻璃宝石、岫岩如意、料制珍珠,还有景德镇仿造古月轩、北京后门仿郎世宁的作品等。那些愁得无处消遣的军阀政客、前清遗老、民国新贵及文人墨客接踵而至,时间不长,展品便告售罄,只好到处搜罗,高价收购。这时,那些对展览会不屑一顾的大户们也动了心,想方设法挤进大罗天,盛况空前,大罗天房主每天收入数百元。但好景不长,一年后,北京的古玩大量运到天津,品种全,价格低,质量好,对大罗天冲击不小,业务每况愈下,只得摘掉展览会的牌子,把剧场隔成一家一户的门市部,继续营业。其中经营字画的有:赵盘甫的晖云阁,曹伯舫的云山阁,刘玉田的道古斋,李省三和王席珍的詠雩山房;经营珠宝、古玩、杂项的有:刘锡三、刘旭东、陈伯梅的燕利号,回景崑的巨宝恒,吕香亭的珍昌泰,翟捷三的源丰永,王子扬的致古斋,李春山和李惠民父子的仲盛公,娄兴五的天兴斋,赵子泉的桂荣成,张福兰的隆兴号,以及福盛德,同好斋、稽古轩、仲记、古香斋、润记、鸣古斋和纯古斋等大小近三十户。这段时间各店大部份凭信用搂货,货卖出后立即付款。顾客所选中的货可以带回去摆几天再议价付款,不如意的可以原货退回。燕利、巨宝恒、珍昌泰、仲盛公等兼作买行、串行业务。这时期大罗天仍是古玩业聚集的中心。(www.xing528.com)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近逼华北,觊觎平津,驻在天津海光寺的日本军队每天在日租界内打靶演习,经常戒严阻绝交通。日租界内大多数居民迁到英、法、意租界,大罗天附近路静人稀,古玩店更加冷落,生意清淡。这时,有一个日本洋行要用大罗天的地盘,天天来催着搬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比较殷实的古玩店陆续搬进了法租界劝业场、天祥市场和泰康商场,其他较小的户维持了一段,便先后歇业。到一九四四年,古玩店全部迁出,大罗天古玩商场遂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