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会开始建立于保定。据当时主持其事的同盟会会员、共和会干事刘仙洲回忆[5]:共和会初建立时名“实行会”,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开始意图是了解保定各学校中思想倾向革命的青年学生,为发展同盟会员创造条件。宣传方法除了人对人的直接联系以外,还经常给经过调查了解的各校思想进步的学生寄送革命文章。然后通过该校少数同盟会员了解反映,条件成熟时,就可以介绍加入同盟会。
到一九一〇年冬天,参加会的人数日有增加,而且各校都有。后来保定高等农业学堂的几个学生如胡鄂公、熊得山等加入后,便改名为“共和会”,还刻过一个“天赋人权”的图章。共和会成立时的交涉部长胡鄂公,在所著《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中的记载,却很不相同,根据他的回忆[6]:共和会是一九〇九年十月创立的,创办人为胡鄂公,曾在莲池书院召开筹备成立会,还拟定宗旨四项:1、推翻满清专制;2、建立共和民国:3、融合种族界限;4、发展全国实业。当时即已有天津、北京、保定及军队六镇以及政法、高等师范、高等农业等学堂之代表。胡鄂公被选为干事长,设干事九人及交涉、军事、政治、财政、暗杀、侦探六部。据说到年末寒假时已有会员百余人。一九一〇年一月,已建北京、天津、广州、桂林、武昌、太原等六分会及通州、荆州二支部。保定为总部,已划分为四个区,到四月开全体代表大会,通过总纲五十二条,仍选胡为干事长,与会同志已达一千三百余人。九月参加谘议局立宪请愿,组织罢课活动。十月酝酿与育德中学刘仙洲之“青年秘密会”(按:应即刘仙洲之“实行会”)合并,当时会员已迅速增至三千余人。
据胡鄂公所述,刘之“青年秘密会”仅有十余人,但因共和会负责人都是外省籍,“一遇事变”,“全会受其影响”。因此合并后,改选刘仙洲为干事长,胡鄂公改任交涉部长。然而,合并改选后,胡鄂公仍以负责人身份,赴全国各地发展会员,建立组织。到武昌起义前,他又先后建立湖北分会、河南分会,改选北京、天津分会及通州支部、荆州支部,并拟创刊《目报》于汉口,作为宣传机关。
两位组织领导者的回忆,大相径庭,给辛亥革命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刘仙洲曾看过《辛亥革命北方实录》的一部分,他在回忆录的最后,曾郑重提供两种情况作参考:1、大约在辛亥前一年的冬季,保定高等农业学堂的学生,有几位加入我们的外围组织,并成立了共和会。但因为他们的作风,看着总不够踏实,所以始终没有让他们加入中国同盟会。2、胡鄂公编的《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若干节,其中有关保定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多失之夸大,不够忠实,有些部分甚至是“无中生有”,如叙述怎样教给我和许润民等打枪投炸弹一段,简直是凭空捏造。
武昌起义后,在天津也组织起“共和会”,成员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直隶女子师范学堂为主,推选两校的地理教师白毓崑为会长,法政专门学堂的学生胡宪为副会长。于树德、刘清扬都是当时年青的会员。白毓崑当时是中国地学会的编辑部长,主编《地学杂志》(在天津出版),藉介绍祖国的疆域、山川、资源、贸易、风土,启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参加天津红十字会的组织活动,发表演说,宣传革命。他亲自带领女会员、直隶女师的学生,运送炸弹至张家口。特别是组织策划滦州起义,他与共和会员几乎是全力以赴。他几次奔走津滦之间,向士兵宣传鼓动,与起义军首领王金铭、施从云制定行动计划。组织会员主力成立敢死队,以凌钺(同盟会员)为队长,赴滦州参加起义斗争,并由张相文(北洋女师范学堂校长,中国地学会会长)等绕道秦皇岛,航海至沪,请求南京政府元帅黄兴,令烟台海军赴援。由于计划未周,事机不密,敌我力量悬殊,起义不幸失败。白毓崑与不少同志、士兵都壮烈牺牲。(www.xing528.com)
胡鄂公当时以军政府代表身份在天津主持北方的革命斗争。一九一一年十月,胡在天津召开“共和会京、津、保、通代表会”,天津分会的代表是:覃秉清、江元吉、薛成华、龚善支、孙炎生、张先培等,而且准备成立共和会总部于天津,举胡鄂公为会长。从参加此会的天津分会代表没有白毓崑、胡宪、凌钺等人可以看出,两个共和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革命团体。
刘仙洲、胡鄂公所领导的保定共和会,主要是作为同盟会的后备力量和助手,但也参加了保定及附近州县的一些斗争。绝大部分成员都加入了同盟会。后来有的成员领导或参加了张家口、天津起义和一些暗杀活动。
白毓崑建立的天津共和会,主要在天津、滦州、北京一带活动,是当时北方反清、反袁斗争中的急进和实于的主要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