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横山区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持续、全面、健康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享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节水灌溉、防洪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乡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农网改造、扶贫搬迁等一大批项目的实施,使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近十年来,横山区农业逐渐变强、农民逐渐变富、农村逐渐变美,处处展现出别样的风景。
横山羊肉甲天下,念好羊经发羊财。2011年,横山区将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列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将之作为强县富民的四个发展战略工程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种草、标准养殖、良种选育、品牌推广、转型升级等政策,使白绒山羊产业走出一条科学、生态、健康的发展路径。目前,全区有存栏能力达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67家,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养羊大乡镇5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养殖示范园一个。横山羊肉继2010年9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2017年又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品牌战略效益凸显,横山羊肉价格有了较大提高,已进入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销售,线上销售额也持续增加,养殖经营主体效益可观,助力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到2019年,全区羊子饲养量由2010年的138.1万只,增长到240.33万只,羊肉产量18211.5吨,羊绒毛产量1580吨,羊皮产量107.6万张,羊产业产值达到12.5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16.06亿元的73%,农民人均养羊收入达到4000多元,羊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区以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业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例基本保持在50%以上。如今,横山区已成为非牧业区养羊大县,全国白绒山羊养殖第一大县,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核心区域。
横山是小杂粮优生区,绿豆为出口免检产品,大豆、马铃薯优质高产,水稻、谷子也是传统种植农作物。政府和农业部门抓住这一优势,2009年开始在横山、殿市、白界、波罗、石窑沟等乡镇的114个行政村实施大豆高产栽培项目,种植面积5万多亩,平均亩产104公斤,亩增产15.4公斤,亩增收45.7元,到2011年,大豆高产栽培项目累计增收2464万元。
2011年开始在殿市、横山、波罗、石窑沟等4个乡镇、28个行政村1712户农户中开展万亩绿豆高产示范项目建设,示范面积11900亩,平均亩产102.4公斤,较大田平均亩增产41.5公斤,亩增收456元。同时在殿市、韩岔、高镇、石窑沟、武镇、波罗、赵石畔、双城、艾好峁、石湾等10个乡镇的120个行政村辐射带动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76.6公斤,较大田亩增产15.8公斤,亩增收173.8元,增产率25.9%。全县绿豆平均单产较上年提高10.5%,绿豆高产创建活动全县累计增收1410万元。(www.xing528.com)
2016年以来,响应党的“脱贫攻坚”号召,按照“一推二种三销四绿化”的总体思路,启动高标准宽幅梯田建设,主攻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力促进脱贫攻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截至2019年底,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宽幅梯田22.47万亩,栽植优质山地苹果5.13万亩,种植马铃薯28.32万亩,玉米25.5万亩,各类杂粮50余万亩,中药材4.7万亩。实施高标准宽幅梯田以来,全区常用耕地种植面积年均增长17.2%,比未实施前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横山区依托高标准宽幅梯田,发展以白绒山羊,大明绿豆、名贵杂豆,山地苹果为主的“一羊两豆一果”特色产业,已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4个、市级10个,发展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1家。助推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27.8%,比未实施宽幅梯田前提高了21.3个百分点;农村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左右,拉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5个百分点,助力横山成为2017年全省精准脱贫首批摘帽县区。2019年,横山区借宽幅梯田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振兴乡村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子。截至2019年末,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7.48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增长11.3%。粮食总产量26.73万吨,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